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飞速。作为旅游活动基本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景区开发的成败会影响到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景区因资金有限,无力开发和保护风景资源,因此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企业模式进行经营,成为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一个新尝试。在巨大利益吸引下,众多企业以委托或有偿转让的身份加入经营景区的行列。其中成功案例不少,失败的情况也很多。这种行为是否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是否对地方发展有利?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这些行为的合法性。如何开发、经营和保护景区,如何平衡相关利益者等问题则成为关注重点。本文对景区两权分离中相关政策与法律存在的问题,两权分离可能引发的问题、现实意义和主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然后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分析企业投资景区的风险和驱动因素,提出投资对策: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并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为个案,整理、收集古城景区经营权转让前的波折及目前景区经营权委托国有独资企业进行开发和经营的现状,调查该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等,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古城阆中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的支付意愿(WTP)较低,受到居住地、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分析旅游开发中居民对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从侧面分析两权分离,企业经营景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建议地方政府和古城旅游公司依据不同主体地位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及方案。提出企业运营模式下的景区发展对策:重视资源保护,由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设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和员工参与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鼓励社区居民和谐参与旅游发展。本文研究成果,对阆中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我国景区两权分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