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书籍是普罗大众了解前沿科学资讯的重要渠道,科技知识共享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趋势,引进优秀国外科普著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市场上涌现大量科普译作,科普类译本前景广阔,但是由于科普书籍时效性强、译本缺乏统一的翻译质量标准等原因,市面上译本质量并不尽人意。笔者选择Science杂志节选作为本翻译项目的原文本,选取Science杂志中9篇文章作为翻译项目。选取该材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此类文章内容不同于纯学术论文,翻译具有实操性。其次,笔者选择的科普文章涉及气候、环保、电池创新发展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具有可读性和研究价值。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感受应最大程度贴合,评价翻译作品的有效性应该依靠“读者反应”。奈达跳出传统的按照客观语篇标准评价翻译的方法,注重读者的阅读反应,提出判断译文好坏的标准应依托读者反应、读者接受度。科普译本在翻译时如果死板对应,读者则会有晦涩难懂之感,无法实现科普文本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读者的反应和接受度尤为重要。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普读物翻译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笔者翻译的Science杂志节选英译汉为例,对此类科普文本语言特点、文体特点、作者群体、受众群体展开分析。依托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读者反应”原则从词汇、语句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源文本典型特点和风格,针对源文本文化负载词、科技词汇内涵意义泛化、一词多义现象、无主语现象、主语模糊化、频繁使用被动句等典型特点,结合个案探讨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来解决翻译科普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旨在实现汉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源语最大程度接近读者阅读感受,同时给相关人士研究科普文本汉译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