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券亦称买地券、地莂、墓契、墓券等,是东汉至明清广泛使用于墓葬中的随葬品。江西抚州地区是宋元地券的密集出土地,该地衍生出多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券类型。本文以整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269件江西抚州宋元地券拓片为基础,从地券文本分型、来源分析和神祇、道教律令整理研究三方面梳理宋元江西抚州地券的基本面貌。宋元江西抚州地券文本分型方面。其一,根据地券的使用功能与文本书写风格的不同将地券分为三类:主要功能为买卖墓地凭证的甲型地券;主要功能为昭告山神祈求死者安宁的乙型地券;主要功能为记述死者生平的丙型地券。其二,甲型地券文本风格、来源不一,又可细分为两宋官方样式地券与江西样式地券。其三,根据江西样式地券文的核心部分——墓主“死亡原因”不同,将其分为两式——“南山采药(花)”式与“二鼠侵藤四蛇俱逼”式。其四,整理各型、式地券的埋葬年代与其他基本信息情况并总结制表。宋元江西抚州地券文本来源分析方面。其一,从已发表的五代地券入手,探讨甲型地券中的两宋官方样式与江西样式的来源,得出初步结论:(1)两宋官方样式地券的原形为刘宋时期一批流行湖北、广东及周边的地区地券文本;(2)“南山采药”型江西样式地券起源于五代时期的江西境内,流行范围基本局限于江西;“南山采花”式江西样式地券则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安徽合肥一带,后传入江西。(3)“二鼠侵藤四蛇俱逼”式江西样式地券的出现与唐代活跃于京洛地区的抚州道教世家麻姑山邓氏或有一定联系。其二,分析使用阶层的心理与社会大环境变化以探源乙型地券与丙型地券,得出初步结论:(1)乙型地券的出现与南宋以后士人阶级的地域归属感加强有关;(2)丙型地券兼有墓志与地券功能,因两宋墓葬耗资高昂且地券又不可或缺,所以出现记述死者生平的丙型地券。宋元江西抚州地券文本神祇、道教律令整理研究方面。其一,整理三型地券的神祇与道教律令在宋元各时代出现频率并制成图表。其二,根据甲型地券中神祇充当角色的不同分为:充当卖主的神祇、充当保证见书读人的神祇、充当阴司官职神祇三类,发现甲型地券的核心部分“充当保证见书读人的神祇”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其三,乙型地券所昭告山神通常为埋葬地的土地神,通过对比乙型地券的埋葬地与亡人籍贯发现南宋至元代抚州地区存在就近埋葬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