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银根收缩,箭头直指这两年过热发展的基础设施行业。事实上,我国仍有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亟待上马,而这些项目的上马,问题大多集中在建设资金的瓶颈上。那么建设单位在建设资金紧张,建设管理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采取一种怎样的项目融资模式?因此,通过对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把握,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一种符合当前形势的融资途径,对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的问题,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以及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与大型民营建设公司这三个有着相互联系的个体放在一个研究视角内,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其具体的互动关系。理论部分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现状分析,回顾了国内外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面所采取的种种方式,并详细比较其区别和差异,进而过渡到大型民营建设公司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与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实证部分,首先通过选取全国民营建设企业排名第一的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为样本,并分析其在中西部地区以“BT”形式参与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指出该形式在项目融资方面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大型民营建设集团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与建设,理论上是可行的,效果上也是显著的; (2)实际操作中“BT”形式须谨慎,必须建立在操作流程上的合法、资金财务状况的公开、项目管理的完善等前提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