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比较小剂量氟哌啶醇和常规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这是一个为期8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2-8mg.d-1,不含8mg.d-1,n=30)与利培酮(2-6mg.d-1,n=30)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项(CGI-S)来评定疗效;使用持续性操作试验(CPT)、连线测验(TMTA)评估认知功能;用副反应量表(TESS)、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及心电图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⑴两组治疗8周后PANSS总分及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值和CGI-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⑵两组在治疗后CPT错报数、漏报数、反应时间与连线测验的完成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⑶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组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方面有明显增高,与小剂量氟哌啶醇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锥体外系反应(EPS)等其他不良反应未有明显差异。  结论: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两者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副反应方面,两者锥体外系副反应相当,但小剂量氟哌啶醇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明显少于利培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Jun/AP-1在TF-FVIIa/PAR2促进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该过程中AP-1的上游分子及其调控的效应分子,以阐明TF-FVIIa/PAR2促进SW620细胞
目的: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的热效应,使角膜周边胶原纤维收缩,增加屈光力。探讨将其作为一种治疗老视的新方法,辐照活体兔眼角膜基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互动性、交融性、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喜爱。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有14.5%的患者在初诊时发现伴有同时性肝脏转移,发生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其
目的:探讨肺组织病理检查在儿童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经外科手术后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的118例有肺部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发病率约为4~7/10000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07年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四级,Ⅰ级和Ⅱ级为低级别胶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仅打开腹腔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后关腹,不进
目的: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的研究热点,脊髓损伤后自身的修复能力非常有限,而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周围神经元代替且神经元再生能力极弱,如何实现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修复一直
目的:CT/MRI扫描并计算每位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梗死发生部位和梗死体积,并对患者及对照组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
第一部分: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调控弹性蛋白平衡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中和抗体(1D11)作用下,慢性高氧致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