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大陆地区近15年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诊治方法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关于HIV阴性人群的PC文章,按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纳入关于肺隐球菌的个案报道、临床分析、误诊讨论122篇,共获得病例788例。1、一般情况1地区分布:我国PC发病人数最多的地区为为广东、浙江、上海,东北和西北地区发病人数相对较少。其中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南方)发病人数为614例(77.9%),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北方)174例(22.1%)。2性别:我国PC患者中男性527例(66.9%),女性261例(33.1%),南北方PC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X2=1.808,P=0.179)。3年龄:我国PC患者发病年龄从20个月到80岁不等,其中成年人772例(98.0%),平均发病年龄为46;未成年人16例(2.0%),发病年龄从20个月到14岁不等。2、易感因素:1接触因素:本研究中纳入的788例患者中有明确接触因素的仅有45例(5.7%),其中接触鸟类或家禽的有29例,其他可能存在的接触因素有种植蘑菇,在药店或古玩店工作,常桑拿等。2宿主因素:本研究中既往健康患者有545例(69.2%),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有243例(30.8%)。结果显示南北方既往健康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X2=0.386,P=0.534)。3、临床表现: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少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因体检发现并确诊。本研究中纳入的788例患者中因体检发现有130例,占全部人群的16.5%。4、影像学表现:本研究中肿块/结节影共494例(62.7%),单发或多发斑片影116例(14.7%),其它表现178例(22.6%)。南北方PC患者的胸部CT肿块/结节影、斑片影及其他表现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X2=0.113,P=0.573)。5、诊断:该研究纳入的788例病例中,经手术确诊的有312例(39.6%),经皮肺穿确诊的有241例(30.6%),经TBLB术确诊的有145例(18.4%),经呼吸道标本(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或培养,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确诊的有41例(5.2%),单纯依靠免疫学诊断的有15例(1.9%),其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经抗隐球菌治疗后症状好转,影像学吸收或乳胶凝集试验效价下降,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有14例(1.8%),经脑脊液涂片或培养确诊的有12例(1.5%),肺部穿刺物涂片或培养阳性的3例(0.4%)经皮肤活检结合肺部症状、影像学表现确诊的有2例(0.3%),经血液涂片或培养确诊的有2例(0.3%),经尸检确诊的有1例(0.1%)。6、治疗: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结论:1、肺隐球菌存在地域分布差异(但统计学处理P值>0.05),更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2、南北方肺隐球菌患者的性别比例及宿主状态,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3、免疫功能正常、无明显接触因素的人群也可患此病。4、乳胶凝集试验敏感性较高,可用来作为肺隐球菌的初筛检查,及评价疾病的转归情况;除血清外,肺泡灌洗液、脑脊液、局部组织、尿液等均可行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