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西安大兴东路街道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关于历史遗址周边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中国西安通过的《西安宣言》首次阐明历史遗址周边环境的含义,正式把遗产环境的重要性提到与历史遗址同等地位。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历史遗址本体息息相关的周边街道空间遭到高强度开发,致使所形成的街道风貌难以体现出遗址文化特色,暴露出经济建设迫切性与遗址文化延续性之间的矛盾。汉长安城遗址作为规模宏大、文化内涵深厚的国家级大遗址,其周边街道风貌处于特色普遍孱弱的态势,传承与复兴遗址文化迫在眉睫。本文正是依托于这种现实背景,以文化传承这一历史遗址保护理念为视角,审视汉长安城遗址周边街道风貌相关问题,探讨文化传承下大遗址周边街道风貌提升方法,进而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大遗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论文将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南侧大兴东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国内外大遗址周边区域风貌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大遗址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进行总结,指出大遗址周边街道风貌的特性与价值,并论述大遗址与周边风貌的关系。其次,对汉长安城遗址片区历史风貌背景进行认知,且以此为切入点引申至大兴东路街道风貌现状解析,归纳相关街道风貌问题。再次,明确大遗址文化传承的理念、目标及原则,剖析大遗址文化传承要素与街道文化传承载体,从整体保护下街道功能定位、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与渗透、街道空间形态整合与延续、街道文化场景重塑与刻画、街道风貌管控与引导机制构建五方面架构文化传承下大遗址周边街道风貌提升方法。随后,确立汉长安城遗址文化传承要素的提取方法与标准,从历史空间格局、总体形态结构、建筑文化符号三方面分别进行挖掘、提取,并总结汉长安城遗址传承要素的空间设计手法。最后,文章基于以上理论方法研究,提出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兴东路街道风貌提升策略。本文总结提出了文化传承下大遗址周边街道风貌提升方法,并以汉长安城遗址南侧大兴东路展开实证研究,希冀可为其他相似地段的街道风貌营造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了1,2-二羟基-1,2-二膦酸乙烷(DHPE)、2,3-二羟基-2,3-二膦酸丁烷(DHPB)及2,4-二羟基-2,4-二膦酸戊烷(DHPP)三种络合物的合成并用^99mTc标记,研究了影响记率的因素和标记的电佳方法。对这三种络合物进行了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的对
纪德说,莫扎特的快乐,能让人感觉是一种持续的快乐。那快乐是由安详构成的,他的乐句宛若一种平静的思想。他的音乐的朴实完全是纯洁的,是一件晶莹透明的东西,其中表现了各种
在美国,当春天来到,万物复苏,演艺界也就开始了那个以"春天"命名的演出季。演出季中各类表演可谓名目繁多,甚至很多剧院从冬天就开始排练这个季节的节目了。而那些在漫长而寒冷
研究了铁路室外道岔转换阻力实时监测系统,利用带拉力测试销的传感器,在不改变现有道岔转辙机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室外道岔转换阻力的实时、安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