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公益被视为中国慈善的未来,作为网络公益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公益平台在慈善法颁布后逐渐发展,多种运营模式日趋成形,加强对其的研究是应有之举,相互宝就是网络公益平台运营模式中一种较为新颖的网络互助型模式的代表。本文以PEST模型和迈克尔·波特的共享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无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了国内外互联网公益平台的运营模式类型和运营影响因素,并重点对相互宝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和网络互助型公益平台的运营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对公益和慈善、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将网络互助、相互保险和互助保险进行了概念对比.其次,归纳了国外和国内互联网公益平台的运营模式,并分析了影响网络互助型公益平台运营的因素。通过对国外十家最具影响力和国内十二家得到民政部授权的网络公益平台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出国外互联网公益平台为企业提供帮助、为公益项目提供帮助和为个人提供帮助这三类运营模式,国内互联网公益平台单纯募捐型、产品运营型和网络互助型这三类运营模式并分别进行了具体阐释.使用PEST模型对影响网络互助型公益平台运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再次,对相互宝这一典型的网络互助型公益平台案例从发展历程和运营要素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相互宝的运营情况,提出了影响网络互助型公益平台运营的内部运营不规范、平台间发展不均衡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外部缺乏监管主体、配套法律法规等问题,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其应对内外部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创新性地划分了国外和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三种运营模式,运用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相互宝的经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