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对地球化学的变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国内外科学家对砂岩型铀矿的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大多数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微生物、有机质或油气的地球化学行为有联系,有时有机质和微生物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掌握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能为我们利用生物找矿提供指导,也有利于我们利用微生物来净化含铀污水,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微生物在这一过程所起的作用,重点就伊犁蒙其古尔铀矿床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与铀矿床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层的P4711-1等9个新鲜钻孔岩芯样品进行了厌氧培养,发现培养液没有预期目标变化,为了确定样品中是否还有微生物,采用DAPI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这9个样品中有微生物的存在,但是数量非常少。P4711-2样品中荧光点最多,说明含微生物相对最多,每个视野也仅15个荧光点,P4711-1和P4711-5样品的荧光点也相对较多。对这三个样品加铀富集培养后,对获得的微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分析,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测序以及对菌落形态、个体形态、革兰氏染色、芽孢、鞭毛染色等情况的鉴定,确定他们的种属。通过鉴定发现钻孔岩芯样品中的微生物并不是单一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消化球菌科、反硝化菌属。多种微生物都能在高浓度铀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说明微生物可能与铀成矿有关。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种优势微生物,经鉴定发现有四种都是假单胞菌属,还有一种是Diaphorobacter菌属。通过对菌体沉淀的能谱测定和对溶液中U(Ⅵ)的含量变化测定来分析蒙其古尔铀矿床的微生物对铀矿的作用。结果发现仅有P4711-2样品的扩大培养处理检测到铀的存在,P4711-1样品的扩大培养处理未检测到铀的存在,而且分离到的5种优势微生物的菌体沉淀也均未检测到铀的存在。送去北京核工业部测试的样品,测定到的溶液中U(Ⅵ)的含量也未减少。同时我们对分离到的优势微生物进行了耐铀能力研究,在含50mg/L、75mg/L、100mg/L铀溶液的培养基中培养这5种优势微生物,发现即使是在含高达100mg/L的铀的培养基中这五种菌都能良好生长,说明它们具有极强的耐铀能力。从这一系列实验结果并不能得到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中的微生物直接参与铀矿富集的有力证据,有可能是由于微生物的数量极少,所以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也有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对铀的成矿仅仅起到了间接作用。虽然没有得到微生物直接参与铀矿富集的直观证据,但是多种微生物都能在含有高浓度有毒金属铀存在的条件下生存,不可否认微生物对铀矿成矿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