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气候形成及测度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文献和工程事实表明,地铁项目在施工阶段存在的巨大安全风险导致安全事故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地铁项目发生安全事故之前就对事故的发生有所预测,及时向可能被卷入到安全事故中的人员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就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解决地铁项目安全事故的可能途径。地铁安全事故的研究发展经历了技术、人因和社会学三个阶段,近年来才发展到“组织文化”研究阶段。我国地铁从项目组织层面上进行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安全气候的测度,可以从组织层面上在安全问题演化成安全事故及伤害之前提供信号,达到地铁项目安全事故预警的目的。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安全气候研究的应用意义,论证安全气候对于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包括安全事故、安全行为、安全绩效以及风险感知水平等安全效果的预测具有显著的指向性作用。   接着,确定作为本研究基础的安全气候定义及内涵,从宏微观层面以及人因物因角度总结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安全气候与组织成员间的吸引、选择、磨合的形成过程及由组织、领导和成员共同引起的演化过程,分析安全气候的形成机理。   然后,使用针对专家进行调查的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在安全气候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因素的中心度筛选出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气候的主要维度,进而获取制定调查问卷的要素以及问卷调查量表。根据针对南京地铁项目的实证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对安全气候调查测度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通过皮尔森相关性检验,验证了量表各题目之间以及题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内部相关性;根据计算获得的克隆巴赫系数验证了量表各维度中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与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了原量表维度划分的科学性,并结合部分题目的实际意义,对量表内容结构进行了细微调整,保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   在量表结构准确构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面对南京地铁项目施工阶段现场安全气候进行详细分析:(1)计算南京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气候量表各个题目对各维度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分析;(2)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被调查者安全气候的认知水平分类,评价现场安全气候总体水平,并且对安全气候认知水平得分较低的人群,即事故倾向者进行重点的监控和培训教育;(3)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比较安全气候得分与被调查样本的年龄、工作经验时间、受教育程度、工作职位类型、事故经历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现场人员的工作职位类型的关联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技术管理人员及安全员、安全经理或项目经理的安全气候水平明显组优于工人组(4)对被调查者样本的7个安全维度评分情况与现场安全气候水平类别进行判别分析,有利于对新加入员工安全气候水平的评估。   最后,根据南京地铁项目施工阶段现场安全气候存在问题,综合机制设计理论的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原则,从现场安全硬件、软件、阶层、行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促进地铁项目中良好安全气候的形成。
其他文献
21世纪不仅是生产力的世纪,更是质量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基于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必由之路。户籍改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据此,中共中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出台系列文件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然而,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落户意愿并不高,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因此,通过调研去挖掘影响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其城市落户意愿,推动其城市落户行为的实施,则是当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