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流化床熟料煅烧系统中料球的破碎与粘结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传统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了大颗粒流态化水泥熟料煅烧工艺,并且在大颗粒流化床动力学以及煅烧装置的优化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优化煅烧装置,探寻更为合理的工艺参数以及操作参数,本论文对生料颗粒在煅烧系统中的破碎及粘结问题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生料球在系统中移动床预热带、喷动床预煅烧带以及流化床煅烧带中的破碎机理。其中,颗粒在移动床预热带中的破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料球内部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料球内部的水煤气爆炸;内部的水分、气体生成物的积聚。颗粒在喷动床和流化床中的破碎主要是由颗粒之间的摩擦造成的。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下,颗粒在移动床预热带、喷动床预煅烧带以及流化床煅烧带中的破碎情况,确定出系统运行过程中三个部分的较为合适的操作参数。具体如下:预热带温度不应超过420℃;且颗粒在其中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00~300s。喷动床中的实验研究表明,喷动床中合适的控制参数为:粒径范围为5~7mm;表观风速1.3~1.5ums,喷动床在此范围内操作时既可充分喷动又不会导致颗粒产生较为严重的破碎。流化床中的实验研究表明,较为合适的控制参数为:粒径范围4~7mm,表观风速1.3~1.6umf,静床高范围H0/D<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料球间的高温粘结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料球之间液桥的出现是颗粒粘结的主要原因;温度越高,液桥越容易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颗粒间液桥的颈长不断增大,从而粘结力也增大,流化床中的粘结颗粒越不容易被破坏。通过分析粘结对流化床中物料流化状态的影响,提出了缓解床层物料结块和避免流化床死床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为下一步的热模实验提供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和操作参数。
其他文献
采用一维Mason模型,探讨体声波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研究压电薄膜AlN、电极和声反射层膜厚对谐振频率的影响,优化谐振器的电学性能,为设计具有大机电耦合系数和品质因数的体声波谐振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Mg-8.2%Li(wt%,以下同)和 Mg-8.2%Li-0.6%Zr两种合金铸锭及常规挤压和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ECAE)后棒材的显微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纳米光催化技术越来越得到全球性的关注。尤其是纳米TiO光催化材料在太阳能转换与存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除菌保洁、白洁防雾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异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中产生的废弃物,赤泥的排放不仅耗费大量的土地,也对环境景观造成污染。论文以广西平果铝拜耳法赤泥为原料,探讨了赤泥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赤泥对
聚合物胶束作为典型的胶体药物传递系统之一,可用于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其通常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通过分子作用力自组装而成,且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针对肿瘤
基于聚碳硅烷先驱体转化法的碳化硅(SiC)纤维具有其他纤维难以取代的抗高温氧化、耐化学腐蚀、低密度、高强度等优异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