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旱作三种主要害虫潜在分布的预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DYMEX软件构建生物气候模型并通过Arc-GIS进行图形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rea、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在当前和气温升高后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了模拟预测。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对策提供依据。1.气温升高对棉铃虫适生分布的影响利用DYMEX知ArcGIS软件,对棉铃虫在我国当前和气温升高后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了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棉铃虫的高度适生区分布在河南中南部、安徽和湖北北部、江西和福建南部、湖南、广西、广东等华北、华南部分地区,以及陕甘交界处天水地区、川藏交界处巴塘地区等;中度适生区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省份;低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新疆、西藏、青海地区。模拟本世纪末气温升高3℃预测,棉铃虫中度适生区北界由营口、北京、石家庄、太原、延安、兰州、巴塘一线北移至沈阳、呼和浩特、酒泉、格尔木、拉萨一线,纬度北移约3°,海拔升高300~500M;新疆大面积地区由低度适生区成为中度适生区。气候变暖使棉铃虫当前的少部分高度适生区(天水、巴塘等)面积扩大,但也使部分分布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台湾、香港和海南地区等)收缩。2.气温升高对麦红吸浆虫适生分布的影响麦红吸浆虫的高度适生区分布在河南全部、陕西大部地区,甘肃的东部地区,宁夏、山西、河北、山东的南部地区,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地区,以及川藏交接处巴塘地区等;中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华北的部分区域;低度适生区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四川和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重庆、江苏、浙江、湖南的部分地区;非适生区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南和新疆、西藏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3℃后,麦红吸浆虫的中度适生区从南向北由包头、呼和浩特、大同、保定、沧州、唐山、秦皇岛、锦州、鞍山、丹东一线北移至霍林郭勒市、通榆、通辽、四平、辽源、和龙、龙井市一线,纬度约平均升高3.3-4.1°;由东向西自金昌市、武威、海东地区、玛曲县一线西移至张掖、乌兰县、兴海县、甘德县一线,海拔平均升高约500~700M。麦红吸浆虫的高度适生区由陇南、定西、固原、延安、临汾、邯郸、济宁一线北移至西宁、武威、石嘴山、榆林、朔州、保定、天津一线,纬度约平均升高2.2-3.6°;由东向西自天水、固原一线,转移至西宁、武威一线,海拔约平均升高600-800M。3.气温升高对亚洲玉米螟适生分布的影响气候变暖条件下亚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域整体呈现出向北扩散的趋势,向高纬度和高海拔扩展,适生区范围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新疆、两广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区域内,中、高度适生区均向西、向北扩散到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东部一带,亚洲玉米螟在我国的低度适生区域向西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低度适生区由华北、西北、西南一代扩散到高海拔的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境内。同时,华南区域的亚洲玉米螟分布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溃缩,高度适生区全部转变为低度发生或者不发生,区域明显收缩;东南沿海地区则从福建南部、广东东北部地区迁移到江浙一带。
其他文献
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上部分人对领导干部印象不佳。这固然与干部队伍中少数腐败分子给领导者群体抹黑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者“能见度”较差,使得人们无法零距离审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