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跨文化之旅——解析美剧与韩剧在中国的传播现象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以降,外国电视剧开始在中国逐步盛行。 从文化亲缘性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流行的众多海外电视剧中存在着两大派别:一是美剧所代表的强势文化,另一则是日剧、韩剧所代表的相近文化。然而,由于近些年日剧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韩剧、美剧的风生水起,本文特别选定后两者作为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代表进入本文的研究视野,而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跨文化传播现象即成为本文重点分析及探讨的对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剧《越狱》及韩剧《浪漫满屋》、《大长今》的个案研究,来探讨它们各自在类型和叙事上的特点,并进而深入考察美剧、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最终揭示美剧、韩剧得以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秘密。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将美剧与韩剧纳入研究视野的原因,即研究缘起:其次回顾并概括国内学者针对该现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最后介绍笔者在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美剧和韩剧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其中,美剧作为一股二次复兴的潜流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于21世纪初达到了潮流的颠峰。而韩剧则是作为日剧的替代品出现,占据了传统的电视荧屏。它们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与国产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快感和精神体验。 论文第二章对美剧《越狱》进行了类型学、叙事学、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考察。在类型上,《越狱》文本既使用了比较有新意的后现代的混合类型,又在传统上保持了一定的美国精神。而在叙事上,《越狱》为了迎合商业化运作的需求,利用了不完整场景分线叙事结构与平等的叙事角色观念:在考察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中,本文认为《越狱》成功地迎合了中国中产阶级的部分后殖民心态:而该剧的拥趸多属以中产阶级和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混合型受众,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咨询、对话与注册三种类型。论文第三章着重对以《浪漫满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剧进行文本考察,同样是按上述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与美剧不同的是,韩剧在类型上有着混合多变、追求纯美等特点。而其所具备的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角色设置和叙事结构,强调画面叙事逻辑、注重语言叙事审美功能的叙事方式也十分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及审美需求。在对其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考察中,笔者认为韩剧的流行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浸染着儒家文化的韩剧对中国观众具有先天的接近性。二是韩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使得韩剧更易于推广和流行。 论文第四章将美剧与韩剧纳入到比较分析的框架中,以便更充分地揭示美剧、韩剧对于国产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指出:美剧属于一种“三元素”式的悲剧——“tragedy”,而韩剧则更多地偏向一种“宿命论”式的悲剧——“melodrama”;美剧惯用的是阴暗叙事,而韩剧则属于阳光叙事;美剧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特定层次的“小众传播”,而韩剧则倾向于“老少咸宜”的“大众传播”。由此以真人秀节目《征服》为例,笔者认为《越狱》所拥有的后现代混合类型、分线叙事、悲剧角色对于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而我国电视剧的未来发展则可以部分效仿韩剧与韩国文化、商业、政府之间密切联系的做法。 在本文结语中,笔者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任何一国的文化都必须在与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取其精华,以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电视剧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自然也不能例外。面对美剧和韩剧在国内的风行,我国的电视剧生产必须不断借鉴这二者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其他文献
我国的新兴中产阶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悄然步入现代社会,他们独特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方式已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社会现象,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以一定规模的中产阶层存在保
出版业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文化传播与物质生产的统一。它一方面具有符合人类精神需求的文化品格,另一方面又以实物形式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给出版管理带来了文化上和商
阅兵庆典是众多媒介仪式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仪式过程本具有丰富的象征性符号,而符号背后又隐喻着多样化的象征意义和传播价值。阅兵庆典与电视直播相互结合,拓宽了受众范
为了加快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中国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并在这份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