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女校“大学升格运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亚地区较早开始发展女子教育的国家,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方式及成果对周边国家的女子教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明治维新后,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启蒙思想家对“男女平等”的呼吁,日本国内对女子教育的认知开始发生改变,诸多女子教育家、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女子教育论,引发日本社会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及讨论。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是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开端。1879年,明治政府废除《学制》,颁布《教育令》,并在1880年、1885年先后两次发布《改正教育令》,后在森有礼的推动下,陆续出台《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高等学校令》等一系列学校令,逐步确立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女子教育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无论是中等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走在女子教育发展前列的大多为私立女校。女子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尤其艰难,为了推动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众多女校从二战前到二战后积极努力争取升格成为女子大学。经过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代表的众多女校及相关教育人士的不懈努力,在战后美国占领当局的推动下,一批女校成功升格为新制女子大学,推动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日本社会民主进程、经济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一、立项决策阶段 从整体上来说,此阶段为参与投资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而且,要结合市场实际发展需求与发展前景,确定建设规模,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探究等工作。想要做好此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岁以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Rh1肉瘤细胞生长活性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背景变化。方法常规细胞培养,用无血清培养基消除内源性因子影响27 h,再用IGF-1(终浓度为10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