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估小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应急避险能力水平现状,探讨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应急逃生能力,开展以“学校群体”为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安全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营口市689名3~6年级小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小学生突发事件认知与应急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结果1、学生对地震、交通事故、火灾、触电、踩踏、溺水、食物中毒、意外伤害这8种类型突发事件的知晓率分别为65.45%、71.55%、64.88%、66.47%、64.44%、64.15%、73.15%、65.46%;对8种类型突发事件的全面知晓率为38.17%;广播电视(68.07%)、网络(60.96%)、安全手册(39.77%)为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2、高年级学生、父母学历较高、父母职业为医教科及公务员、家庭年收入高的学生,其对突发事件知晓率较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年级学生、父母学历较高、父母职业为医教科及公务员、家庭年收入高的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分较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家长是否重视孩子安全问题:非常重视606(90.04%)人、重视55(8.17%)人、一般10(1.49%)人、不重视2(0.30%)人;是否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经常讲解257(38.19%)人、偶尔讲解354(52.60%)人、几乎不讲62(9.21%)人;是否了解孩子安全知识储备水平:很了解22(3.27%)人、大概知道351(52.15%)人、不了解300(44.58%)人;5、母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学生年龄、学生年级、母亲职业、母亲应急避险能力得分、母亲是否讲解安全知识;父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学生年龄、学生年级、家庭年收入、父亲应急避险能力得分、父亲是否讲解安全知识。结论1、学生对地震、交通事故、火灾等8种类型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手册为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社会媒体等手段加强对这类人群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2、影响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的因素有:学生年级、家长学历、家长职业、家庭年收入。我们应该对低年级、家长学历较低、家长工作为工人、农民、失待业者、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学生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安全健康教育;3、大部分家长(90.04%)表示“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38.19%的家长表示“经常讲解”安全知识;3.27%的家长表示“很了解”孩子安全知识储备水平。因此,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应该付诸于更具体的行动;4、学生年龄、学生年级、母亲职业、母亲应急避险能力得分、母亲是否讲解安全知识是母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学生年龄、学生年级、家庭年收入、父亲应急避险能力得分、父亲是否讲解安全知识是父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更多的满足这类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以提高其应急避险能力水平,减少其在突发事件受到伤害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