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传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市场秩序以及引领行业创新等方面具有其他中小银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查找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的有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统计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其次,总结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标实现程度和成本角度评价了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从监管部门和国有银行内部两个维度剖析了影响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一是职责定位不清晰。二是监管压力传导机制不健全。三是国有银行分支机构自身管理存在缺陷。再次,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银行监管进行了借鉴。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有效性的主要路径:一是重新认识“管法人”与属地监管的关系。二是在法人监管框架内准确定位。三是重新进行层级监管职责分割。四是改进监管方法和手段。五是坚持有限监管原则强化监管压力传导。本文研究的主要进展有:分析了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有效性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监管职责如何定位问题;提出了国有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涵盖了发展计划合理性、考核激励适当性、业务增长稳定型、业务结构合理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以及内控有效性八个方面18项监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