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结合北京城区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提出的“排、蓄、渗”三种雨洪水排除方式,以解决“渗”也就是入渗补给地下水为目标,进行了北京城区下凹式立交桥分布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根据雨洪水特征,提出了适合下凹式立交桥采用的入渗池、管井、大口井、辐射井等4种雨洪水入渗技术;根据地下水保护等法规、规范要求,提出了雨洪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质要求,并根据下凹式立交桥分布进行了入渗能力适宜性评价,提出了下凹式立交桥按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和严禁回灌4个分区评价的结果;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场地条件具备,适宜性好的麻峪下凹式立交桥进行了管井抽、灌水试验和辐射井回灌试验,计算了水文地质参数,预测了采取不同回灌技术条件下的回灌能力;提出了麻峪下凹式立交桥雨洪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雨洪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既腾出了蓄水池的空间,又提高了桥区抗击雨洪水的能力,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论文研究成果将对城市防洪排水起到积极作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论文开展的桥区雨洪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技术与方案研究是基础性、应用性的研究,可为北京下凹式立交桥区雨水泵站系统升级改造及雨洪控制利用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又可促进雨洪水有效补给地下水,对降低下凹式立交桥区暴雨时积水造成的灾害程度和促进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逐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极端气象频繁发生,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与城市排水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北方缺水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与雨洪水形成的洪涝灾害两者并存,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全国大中城市降低雨洪水灾害,增加地下水资源量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