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显性问题。面对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认真思考马克思思想理论中蕴含的生态观,深度挖掘马克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生态思想基础,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下,再塑马克思生态观倡导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类性的价值取向,充分彰显马克思以尊重和维护生态自身价值及秩序为主旨,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强调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和谐发展的生态愿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生态社会观、生态人类观三大维度展开对马克思生态观思想的具体研读与阐述。依据马克思生态观思想的主要文本群,深度耕犁和认真阐释马克思的生态观是一种丰富性的、开放性的生态观。其具体表现为,首先马克思的生态观是一种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表明自然界与人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中呈现出不同的关系维度。现代文明倡导的生态自然观,将自然界的发展内化在人的发展之中,肯定自然界的前提性,肯定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始终强调自然界首先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意识,在生态社会观、生态人类观的共同构建中,呈现出面向人的现实性与未来发展的生态认识。其次,马克思的生态社会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人是实践活动着的人,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人在对自然界的实践改造过程中,才具有了社会历史的生成属性。“人改造自然界。另一方面,是人改造人……”[2]生态社会观强调在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之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具有了现实的基础,才能够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马克思的生态观不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上维护了自然的尊严,并且使人们的视野拓展至人本身以及社会历史的生态认识,处处呈现着对人类发展的理想性追求与价值性目标的合理设定。再次,马克思的生态人类观阐述了人类应该具有的现实本质,即不仅要在现实中展开人类发展的变革运动,人类的发展同时需要超越现实的目标,“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理想。为此,马克思的生态人类观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尤其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实践,深入理解马克思生态观的自然性、社会性、人类性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力求在全面系统认识马克思思想中蕴含的生态观内容,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生态观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形成以下特点:第一,在中外学者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研究角度广、成果多的基础上努力加以总结与概括,本文力求从三个维度展开对马克思生态观内涵的阐释,并认为这三个维度有机构成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思想核心。第二,在三种维度的单独阐释中力求达到对三个维度相互关系的全面梳理与把握,紧紧围绕马克思思想文本,挖掘文本中三者统一的思想理论基础,成为本文特色之一以及难点所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时刻贯穿着他对人的现实生活中一切关系问题的思考。因此,在对马克思的生态观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忽视马克思的这一特点。无论是从哪种角度阐发生态观,都必须立足于一个宗旨,即生态观是各种关系的辩证统一。只有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内涵才是从原始自然观向人化自然观的转变;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生态内涵才是具有生存论本体论特点的社会观;马克思的人类观才能使对人的理解真正从抽象的人过度到现实的人,达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人的认识高度。第三,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研究落脚于对现实问题的关照。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认真理解马克思生态观为我们提供的有力的思想理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的生态观启发现代生态的新认知和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