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内在精神到外化形象的舞蹈创作与思考 ——以作品《巅峰之上》为例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u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吉克族舞蹈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以达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舞蹈创作作为艺术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凸显作品所反映的精神还有着千丝万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从而投射在个人,表达出美好的祝愿。因此,本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课堂所学,通过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维角度相结合的探讨,考察发现塔吉克族舞蹈的社会文化现象,从中梳理出有关鹰形象舞蹈在民间的重要地位和真实面貌。再结合舞蹈编创的方式方法,如心理式舞蹈结构、重复、重组等技法将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加工。最终身体力行的通过实践创作《巅峰之上》来进行不同角度的初步探索。本论文由绪论、创作动机与素材依据、作品《巅峰之上》从内在意涵到外化动作的创作及创作感悟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从创作灵感的获取、塔吉克族与鹰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塔吉克族鹰形象舞蹈的创作角度,从而梳理出自己的编创思路。第三章节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的阐述了舞蹈的的立意、形式、结构以及动作的提取与发展。最后章节进行个人感悟的总结。本文通过传说故事《鹰的重生》对舞蹈作品进行编创,换角度尝试性地解读鹰的内在精神,舞蹈姿态已不再是山鹰纯粹的行与态,而是适时加入了内在活动需要的现代语汇进行发展。突出论文所指,在动作上进行雕琢,在形态上强化心里的表达,体现出作品的精神境界和形象把握。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换言之是塔吉克族人民赋予鹰的内在精神,更是众人赋予生命的精神。在舞台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新的方式,如戏剧影视、心理学等方面加以结合舞蹈中的心理式舞蹈结构,以达到舞蹈编创过程中新视觉的冲击。从而深刻思考个人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其他文献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是集舞蹈、武术、民歌、打击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较高的教学训练价值和研究价值。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神州第一鼓”。它主要流传于陕北地区,尤以延安市安塞区最为典型,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基础,成为了安塞地区的文化名片之一,因此,安塞区素有“腰鼓之乡”的称号。本文以安塞腰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元素教学法等进行深入探究,
依托“一带一路”黄金旅游走廊建设和“旅游兴疆”战略,新疆文旅近年来迎来“井喷式”发展。本文设计课题经过三年时间的调研、整理、创作和参赛的考证与历练,对新疆特色文旅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传统驿站文化进行解读。在对交河故城、高台民居、喀赞其、琼库什台等邮驿古道和民俗景区,以及南北疆主要旅游环线的服务区调研后,结合旅游行业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以游客对个性化、精品化自驾旅行的现实需求及吐鲁番地区旅游资源和
普契尼不仅是伟大的歌剧作曲家,还是一位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该剧种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揭露和反抗意义。普契尼的作品不仅从宽度还是广度亦是深度上看都是绝对的大师级,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歌剧最基本的戏剧性和音乐性,更是升华出了唯美的,但并不脱离现实的写实性。本文从普契尼的三个创作阶段入手,以真实主义歌剧为主线,围绕各个时期普契尼的三个代表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二重奏作品的最大曲集由十首小提琴奏鸣曲组成,演奏家们经常演奏这些曲目是因为这十首奏鸣曲是小提琴作品集中十分重要且经典的作品。本文以贝多芬的《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Op.30 No.2)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所付出的精神力量,为了更好地诠释该作品,笔者将研究和分析本作品的音乐语言、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战略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努开勒村农产品(大枣、核桃、巴旦木、梨子、无花果、西梅等)为例,对该村农产品的包装进行设计研究,致力于提高该村农产品的辨识度,提升该村农产品的附加值。笔者首先调研了内地一些地区农产品包装的现状和新疆农产品的
陈钢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是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是在创作中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的作曲家。陈钢先生创作了大量的独具风格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为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金色的炉台》是陈钢先生创作的极富代表性的一首中国小提琴作品,本文从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两方面对其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从自身实际演奏体会出发着重研究该作品的演奏技法,探究如何将西方传统乐器小提琴
2020年年初,在UI设计中诞生了新拟态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为交互设计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初期产生了很多质疑,出现了很多视觉传达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人在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中尝试以新拟态风格设计了音乐类APP-开乐,通过实践来阐述这个风格,也将记录在这个风格发展初期的问题和实践的解决方法,进而在设计过程中探索该风格的个性化方式。本文将从实践中系统科学的梳理总结该风格可创新整合的形式。音乐类的APP产品
克劳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开创了二十世纪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其创作涉猎钢琴、歌剧、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等多个领域。《为钢琴而作》创作于1896年,完成于1901年,是德彪西钢琴创作中较为成熟的作品,被认为是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转折点。本文以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史学、音乐分析、表演理论等多学
《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融入浓厚的塔吉克民族音乐素材的小提琴独奏作品,是由作曲家陈刚在1973至1976年完成的作品。从开始创编到完成整首作品花了三年的时间,是根据吐尔逊·卡迪尔作品中的《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刘福荣改编的《帕米尔的春天》二者结合而成的音乐素材,也在演奏技巧上变得栩栩如生,使得作品更加赋予活力,而且色彩变化更加生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音乐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徐平心在导师项祖华的指
本文以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为重点,通过三个章节对组曲《为钢琴而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第一章叙述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生平简介,并对德彪西各阶段钢琴音乐创作风格进行介绍。第二章从创作背景、历史地位、音乐风格三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概述。第三章结合个人学习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以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为切入点,从触键、音色、力度、踏板、指法等方面,就练习时笔者遇到高难度的演奏难点处,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