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三国志》作为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反映了当时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史的重要的语言资料。但一直以来,我们对《三国志》的一些重要语言现象的研究,例如量词的研究显得相对欠缺。本文以《三国志》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全部量词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魏晋时期汉语量词的概貌,对量词发展的一些整体规律有所发现。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是简单介绍陈寿及《三国志》成书年代、研究价值,简述古汉语量词源流及研究现状,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三国志》中的量词。 主要是对《三国志》中的量词进行归类和描写,对所见量词逐一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描写,考察部分量词演变情况,也适当对个别量词进行共时比较,基本上整理出了《三国志》量词的系统。 《三国志》中共有量词82个,文中把所出现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名量词中又分度量量词、个体名量词、集体名量词、临时名量词四类,共有76个,动量词有6个。文章依据划分的类别进行逐一的分析。具体采取了以下步骤: 首先,对每类量词进行定义,依据各类量词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再划分为几个小类。 其次,按照分出的小类,依次进行分析。分析时不仅对这些量词在意义上、用法上进行详细的例证说明,同时兼顾部分量词的发展变化,而且对用法相近的量词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三国志》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论文在对《三国志》量词系统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归纳总结。主要从《三国志》中量词使用的特点、量词结构类型及使用频率三个方面对《三国志》量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井附以列表统计,使对量词用法有一个直观量化的认识。最后总结了《三国志》所反映的中古初期汉语数量词表示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