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水平差异的两类树种木材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落叶松和云杉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木材利用广泛,在国内外木材市场上占具重要地位。杨树属于被子植物,而落叶松和云杉属于裸子植物,二者的木材结构不同,暗示其木材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84K杨树、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测序结合三代测序手段,探索miRNA、mRNA及其可变剪切形式在木质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比较裸子植物树种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和被子植物树种84K杨树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差异,为跨种实施材性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84K杨树转录组中的Pag00008049-RA(MYB86)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沉默,探索其对木材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三个树种分化木质部共有的20个miRNA保守性分析表明:两个裸子植物树种间的miRNA保守性要高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树种间保守性。通过三个树种中miRNA木质部特异上调和下调基因筛选最终在84K杨树中得到85个木质部特异的DEmiRNA,在日本落叶松中共得到158个木质部特异的DEmiRNA,在粗枝云杉中共得到70个木质部特异的DEmiRNA。对筛选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同时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树种miRNA的靶基因在代谢通路方面的功能有一定差别,暗示三树种的miRNA功能存在差别。通过三个树种木质部特异上调和下调miRNA在6个木材形成相关代谢通路定位显示裸子植物树种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合成代谢途径中鉴定到的miRNA数量要多于84K杨树,推测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中参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合成的miRNA更多,合成机制比84K杨树更为复杂。进一步BLASTN,发现在84K杨树中鉴定到的木质部特异上、下调miRNA主要参与原形成层和形成层分化及形成、维管束形成、纤维及次生木质部分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而在两个裸子植物树种中鉴定的木质部特异上、下调miRNA主要与初生细胞壁形成和木质素及木质素单体衍生物降解有关。(2)通过三个树种木质部特异上、下调基因筛选在84K杨树中得到4992个木质部特异表达的基因,在日本落叶松中得到2596个木质部特异表达的基因,在粗枝云杉中得到3184个木质部特异表达的基因。对三树种筛选出来的木质部特异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通过GO和KEGG进行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预测,结果表明三树种在两分类中富集功能大致一致,但在部分代谢通路中有所区别。将鉴定出的木质部特异上调和下调基因定位于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苯丙烷代谢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同样发现日本落叶松与粗枝云杉中相似代谢途径要多于与84K杨树的代谢途径,暗示日本落叶松与粗枝云杉的木材形成机制要复杂于84K杨树。同时在通路中的相同位置裸子与被子植物树种种间表达模式不同。通过BLASTN鉴定出84K杨树木质部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包括APO1、MIK19.3、TRE1、WPP2、CSE、FAH1和MEE3。而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中特有的基因包括ARA12、CYP98A3和HXK。尽管在84K杨树中发现的FAH1与两裸子植物中发现的CYP98A3均为P450血红蛋白家族,但二者作用机理不同。通过WGCNA分析构建木材形成相关基因与核心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可为将来功能验证提供候选基因,其中两裸子植物共表达网络中存在以MJC20.20为核心基因的子共表达网络,但在84K杨树中未发现,该网络可能在裸子植物特异木材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3)通过二代结合三代测序,本研究在84K杨树、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的三个组织中表达的基因均鉴定出不同可变剪切形式。三树种中均内含子保留可变剪切形式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在84K杨树中,该比例为68%,而在日本落叶松中为30%,在粗枝云杉中为54%。通过对木质部特异表达的含可变剪切基因GO分析结果表明,三树种GO二级分类中具有相似性。而KEGG分析结果表明树种间的可变剪切调控过程有一定差异。通过同源比对,在三个树种中共筛选出21条共有基因,通过比较共有基因的可变剪切形式发现,在84K杨树中,可变剪切形式较为单一,而两类裸子植物的可变剪切形式更为多样化,表明裸子植物的转录后调控复杂于被子植物。以三树种共有基因中的CSLA9基因为研究对象,比对其在三树种中不同剪切体翻译形成的蛋白三级结构,结果表明,两个裸子植物树种的可变剪切形式较为相近,而84K杨树的可变剪切形式同两裸子植物树种差异较大,暗示了两类树种在转录后调控过程存在差异。(4)84K杨树中选取Pag00008049-RA(MYB86)基因验证其在木材形成过程的功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中。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毛果杨Potri.005G001600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同水稻中的LOC Os05g04820和LOC Oso1g18240及高粱中的Sobic.009Go36500和Sobic.003G136600亲缘关系次之。通过显性抑制转基因杨树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切片发现Pag00008049-RA可影响木质部发育。进一步对切片物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Pag00008049-RA可抑制导管、纤维细胞、木质部、韧皮部和心材的发育,而在早期可增大纤维细胞胞间距。木材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Pag00008049-RA的表达水平与木材化学成分成负相关,表达越高,抑制越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越低。该研究表明Pag00008049-RA在木材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五大湿地类型之一的滨海湿地的主要组成,红树林湿地具有显著的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特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它关系到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直接价值或间接价值。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关键且重要的内容之一,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而构成的生物学特征,其能够响应物种生存环境的变化,可以用来表征功能多样性。广东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选用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画像,成为初中生直观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提升具体时代特征认知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教学、教研较直接的参考资源。但诸多历史人物在其生活时代并未留下画像,其画像不乏后世作品,因绘画者常与所画作品人物生活时代距离久远。因此,在绘制时,常带有其观察前代的主客观局限性。人物服饰便是其中典型体现。本文以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版,2020年12月印刷
期刊
乡村聚落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人居环境、塑造乡村景观风貌、承载乡村生态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乡村聚落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利于揭示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特点和建设具有乡愁感乡村生态景观。本研究选择的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这里茂林修竹,森林覆盖率高达61.17%,竹林总面积更是占全国14.29%,既有保存完好、小桥流水、古朴
森林群落的周转率是衡量森林动态的重要指标,指一定时期内群落中物种及其个体数量等指标变化量与这些指标总量的相对比例。分析群落内植物的周转动态有助于认识群落的构建过程并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保留着多种类型的热带天然老龄林和经历过不同方式和不同强度干扰后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是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规律的理想场所。以往对于霸王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辅助提取法同步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与总黄酮,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单因素试验,以绿原酸与总黄酮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时间82 min、提取温度57℃、乙醇体积分数66%。该工艺条件下,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与总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的生物源杀虫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印楝素。我国引种印楝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少其精准化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为了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印楝的高效栽培理论体系,充分挖掘印楝素的生产潜能,本研究以最为关注的水分和光照两个环境因子作为切入点,分别以印楝幼龄实生苗和印楝成年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印楝幼苗生长及其初生代谢酶对不同
研究森林CH4通量变化过程与源汇转换格局是森林生态学、应用气象学及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学科及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主题。华北低丘山地地处暖温带气候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一直是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迄今为止该地区森林CH4通量变化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至今未见详尽的文献报道。因此,研究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变化特征、源汇转换过程及其影响机制,测算累计通量及其增温潜势,尤具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给我国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但松材线虫病因其病害系统的复杂性,致使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致病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科学定论。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松树萜烯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的空洞化现象是其典型的病理学事件;分子拟态蛋白是病原物分泌的与寄主防御相关蛋白在结构或功能上相似的蛋白,其能干扰寄主的防御反应。松材线虫分子拟态蛋白可能
木材干燥是实木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序。木材的干燥质量及效率直接决定着木制品的出材率及产品质量。低渗透性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容易产生干燥缺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高效利用。微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渗透性,为难干木材的高效高质量干燥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以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心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微波处理工艺,分析微波处理材微观构造和孔隙结构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