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四川区域内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张,逐渐缩小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并且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群。虽然各大城市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城市群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区域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结构,相应的也改变了大气运动的规律。同时因四川区域污染源类型多且复杂,致使区域内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特点、输送与单个城市大气污染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大气污染物在区域内的迁移扩散规律,提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方案是迫在眉睫的。本论文在掌握东亚大气环流及青藏高原流场对四川盆地流场影响的基础之上,分析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四川省内输送规律,提出在四川省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具体技术方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本论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1、四川区域地面污染物输送途径包括三条路径,第一条:污染物随气流沿巴中通江县→广元→绵阳中部→德阳东部→成都北部,汇集于雅安;第二条:污染物随气流沿达州中部开江县和宣汉县和广安北部(30.5°~31.5°N,107°E)→南充→绵阳南部和德阳东南端、遂宁→成都东部、资阳中北部→眉山流动,最后到达乐山;第三条: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安邻水县→充南部(30.4°伍31°N,106°E)→遂宁→资阳(30°N,104.2°-105.5°E)→内江→自贡→宜宾和泸州,并在泸州形成涡流。2、四川区域边界层污染物传输途径包括三条路径:第一条:污染物随气流沿达州开江县和宣汉县→巴中→广元流动,汇集于绵阳江油市;第二条: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安邻水县、达州宣汉县和万源市→南充→遂宁、绵阳南部→德阳、资阳和成都→眉山流动,汇集于乐山和雅安;第三条:污染物随气流沿泸州古蔺县和合江县→内江→自贡→宜宾流动,在宜宾和泸州形成涡流。3、提出四川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群出现,区域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区域内污染减排的责任和主体,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和统一协调是解决区域性污染的重要举措。采取明确区域控制重点,明确协同控制城市,分区分类管理;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多种污染源深度协同治理等手段,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时由于城市间排放的污染物相互影响,因此四川区域内城市间应签订联防联控条约,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有机污染物协同治理,共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