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外部专业化的资源弥补自身短板,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市场细分越来越明确,市场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都参与的整体竞争,企业传统纵向一体化和自给自足的战略已无法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的协同合作,跳出了以往的垂直整合模式,提高了整个价值链的效率。然而,由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与复杂的组织间关系等多重原因,企业在享有外包收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众多的外包风险。 外包的风险来源十分广泛,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又有来自外包服务商的风险因素,还有组织间的合作问题与协同问题。基于组织间管理控制视角,企业在外包流程的四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的风险。在外包的目标设定阶段,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与外包决策失误风险;在寻求与选择合作伙伴阶段,存在着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风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签订合同阶段,存在着内外部关系风险、隐藏知识与行动风险与交易成本失控风险;在实施与管理控制阶段,存在着组织间的合作问题、协同问题与隐藏成本问题。 本文基于外包的阶段性特征,从组织间管理控制视角出发,对企业的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描述了外包与组织间管理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 其次,描述了外包与组织间管理控制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论等方面阐述了外包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再次,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对外包风险与组织间管理控制问题的研究,剖析了企业选择外包的动因、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组织间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组织间管理控制的战略流程,构建外包风险识别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识别企业外包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包括目标设定阶段的目标定位不明确风险、寻求和选择合作伙伴阶段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签订合同阶段的隐藏知识与隐藏行动风险、实施和控制阶段的合作协同问题和成本失控风险等。然后,通过风险矩阵,从风险影响程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等级等方面对外包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Borda序值法确定风险等级,同时结合H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验证分析。 最后,针对外包流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从企业的目标定位、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声誉判断、服务级别协议和动态外包合同、实施创新激励以及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外包风险的规避措施。这对于当前环境下企业的外包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