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夜》中空间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社会学科出现的“空间转向”,成为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空间”这一议题,成为不同学科注目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立场鲜明、卓有建树的见解。福柯在《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中指出,19世纪以前的西方思想史一直与时间的主题相纠缠,人们普遍迷恋历史,关注发展、危机、循环、过去、人的死亡等问题;而20世纪则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列斐伏尔的巨著《空间的生产》也全面讨论了空间的性质,指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相反,在他看来,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空间性的存在者,总是忙于进行空间与场所、疆域与区域、环境和居所的生产。空间作为社会历史建构的产物,不能单纯化约为几何学,而是被赋予了经济、社会、文化上的意义。人的参与赋予了空间存在性,有了人的参与,空间才产生了意义。《子夜》,出自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茅盾之手,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也是当时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在谈及三十年代初构思完成《子夜》的动机时,茅盾本人也表示,他是希望在当时关于中国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争论中,思考这一问题。而在对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年)检索信息分析后,笔者发现,迄今为止,在对《子夜》的各种研究中,研究者的重心大都侧重于人物形象、艺术结构及语言形式等,似乎尚未涉及《子夜》的空间形象问题。基于以上理论观点和研究背景,本文从《子夜》中选取公馆、交易所、农村、工厂等作为主要的分析研究对象,在运用现代性、叙事学和革命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其在《子夜》中具有的空间意识形态,同时,将它们与茅盾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思考加以联系与阐释,力求从全新的角度使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茅盾对于空间意识形态的客观顺应,从而使“形式”化了的空间,表现出各方丰富的“所指”。利用空间形象,传达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信息,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蕴含的隐蔽语义。让我们利用这一切口,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深层主题,从不同角度对他们进行关照,重新诠释了人与空间的关系,及其社会的性质问题。
其他文献
纺织业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高达97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约占世界的25%。因此,纺
佛教造型艺术主要由佛教雕塑、佛教绘画、佛教建筑构成。佛教造型艺术起源于天竺(古代印度),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根据自己本土的思想文化对天竺佛教造型艺术加以改
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有着密切的关系。骨质疏松伴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 的关节,多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晚期可出现关节的畸形。康复原则为:改善 骨质疏松、
边缘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边缘检测在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以及图像压缩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它们的基础,一直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目前
用海竿在水库钓鲤鱼其实并不算太难,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一定会如愿以偿。其一,一定要选准好的钓点;其二,一定要注重打窝子;其三,要正确施钓。
期刊
《贡塘喇嘛相像》创作于汉地的宋代末期,保留有宋代汉地"宣和"的卷轴画装裱形式,在画面中依循"以尊为大"的构图原则,兼具西藏艺术的明快色彩与宋代汉地文人画的淡雅色调。同
美学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在当下显现出一种向传统感性回归的趋向。在美学回归的同时,艺术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如艺术已放弃以客体为中心的经验集中形式,而是在对话艺术和关系
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受到欢迎的运动训练方法,本文在综观国内外这类治疗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该种方法的治疗作用、治疗适应范围、具体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及治疗前后常用的
根据第一届“飞思卡而”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的技术要求,设计制作了智能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系统由控制核心(MCU)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