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调控是建筑最原初而本质的动机。应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建筑形式,即是平衡对风、光、热等能量要素获取、保蓄、释放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而言,建筑形式的本质是一种气候环境影响下,能量流动的物质呈现——建筑形式是能量的构形。对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研究,能够厘清当代建筑学在环境调控领域的诸多问题。在认识论上,强调环境调控是建筑形式生成的核心驱动,使建筑设计的本体与核心回归空间与建造;在方法论上,能量成为技术介入与知识拓展的接口,集成跨学科交流下的知识、方法与工具,形成系统化的环境调控理论与方法体系。论文引入能量的角度审视建筑形式,重构环境调控视野下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流变;将其放置在更大的环境系统中,讨论在“人、建筑、气候”关系中进行的能量过程与形式生成;搭建起建筑学与生物气候学、建筑热力学的联系,直接指向形式与能量的数学及物理关系;应用数值模拟量化验证典型气候区民居中的能量过程,提取反映建筑形式特征、环境调控策略与能量运行机制的热力学模型——构建环境调控视野下,形式与能量的理论模型、系统模型、数理模型与分析模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有机建筑理论、建筑生物气候学、热力学建筑理论等基础理论...
其他文献
2018年,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监察委员会整合检察院反贪、反渎和预防腐败的权力以及纪检委、监察局的职能应运而生。如何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积极发挥人大的监督功能,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作为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经常性监督方式,专项工作报告得到广泛运用。在新成立的国家机构监督上,专项工作报告制度不失为一种可供使用的有效方式,然而,在为其提供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欢喜鼓舞的同时,也不能忽
新《行政诉讼法》增加了确认无效的判决形式,标志着我国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法确立了“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无效行政行为裁判标准,并列举“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没有依据”两种具体无效情形,同时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确认无效判决须遵循诉判一致原则。这极大促进了确认无效判决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但根据实践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标准、起诉期限以及诉判一
学位
近年来,关于婚约彩礼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天价彩礼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对天价彩礼的不良风气进行治理,净化农村的风气,这充分说明了婚约彩礼这一传统习俗已经到了急需革新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区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传统的农村乡土社会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当我们回首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发现乡村地区的文化、道德、伦理以及基层治理等方面都
学位
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乡村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局面。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市场化元素源源不断地注入乡村,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村民们在交往中逐渐以法治化的契约互助取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伦理型的道德互助;村民们挣脱小农经济固有的狭隘性和保守性的束缚,纷纷外出务工经商,表现出权利意识的空前觉醒。与之相适应,我国基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就此对农村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不断加强了农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通过对贵州省J县G乡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的实地考察,发现“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
学位
社区文化有着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居民交流沟通,提升城市文明水准等作用,因此越来越被现代政府所重视。但我国现存相当数量的传统社区,由于其存在时间长,社区构成以老年人及流动人口为主、文化需求差异大、居民交往对象固化,使得传统社区文化建设成为难点。志愿服务因其自愿性、合作性、利他性等特征可以整合多种资源,因而成为建设传统社区文化的方式之一。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
学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分析时,强调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并直接定义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劳动者中的模范代表身上的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投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劳模精神的内涵也产生了细微但不容忽视的变化。劳模精神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发展宝贵的精神资源,在当今中国具有极为突出的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改
学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表明“市县”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主体。因此,以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把握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湖北省咸丰县为案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研究咸丰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咸丰县在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上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农民问题又再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农民作为我国社会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提升其幸福感对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农民的幸福感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然而,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对农民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在新时代下的
学位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两大主体,两者合作共育已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园沟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关键,幼儿教师与家长协作共育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不断进步的基石。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农村幼儿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存在主动沟通意识薄弱、与家长沟通时关注点不一致、沟通方式单一、沟通能力薄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幼儿园应合理规划幼儿一日生活、合理分配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