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在中美教育性演讲中的比较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ph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研究手势隐喻的作用以及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以促进其在英语演讲中的表达,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方向与方法。隐喻的研究历经了数千年,并且一直随着时代不断完善。隐喻的研究从修辞学过渡到了语言学、哲学。1980年,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多种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介交织。因此,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Charles J.Forceville(2009)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其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可以实现抽象概念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是话语意义构建和传达的基础。本文将言语-手势隐喻和演讲相结合,通过对TED和“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中使用的手势语进行分析,着力探究中美教育性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已有的研究一般从政治话语分析入手,而本文借助Elan5.7对教育性演讲进行分析,以期在多模态隐喻理论指导下,对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提升找到突破口。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中美教育性演讲中手势语的类型和频率是什么?2.中美教育性演讲中隐喻性手势有何异同?3.中美教育性演讲中隐喻性手势其建构模式是什么,有何异同?造成差异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选取了中国高水平语言学习者和美国本族语言者演讲各三篇,使用Elan5.7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美教育性演讲中存在6种手势,即节拍性手势、提示性手势、指示性手势、隐喻性手势、图示性手势、情感性手势。其中隐喻性手势在中美演讲中的平均使用频率分别为14.6%和17.5%。2.在中美教育性演讲中使用的手势隐喻可分为四类:实体手势隐喻、方位手势隐喻、转喻手势隐喻和时间手势隐喻,其使用频率分别为47.3%和55.5%,35.7%和28.2%,8.5%和12.4%,8.5%和3.9%。美国人更多的使用实体手势隐喻和转喻去表达复杂的概念。中国人更喜欢用方位表示隐喻,因此方位和时间手势隐喻使用的更多。3.中美教育性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建构意义极为相似。在多模态意义建构过程中,实体手势隐喻、方位手势隐喻有相似的建构模式,转喻手势隐喻和时间手势隐喻有相似的建构模式。造成差异的因素有演讲者的手势惰性、演讲环境和文化差异。本文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发展多模态隐喻理论,同时也将为教育演讲和语言教学提供相关的启示。
其他文献
"假期辅导班"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不管是社会机构办班,还是在职教师违规办班,都是功利性为主。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无证机构的查出力度,也同时加大了对在职教师违规办班的惩
牛粘膜病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溃烂、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流鼻、腹泻为特征。患牛白细胞下降、繁殖障碍。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导致继发
河南省栾川县特殊的山区气候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栾川县特色农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事关全县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快栾川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以
现代社会工业发展迅猛,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社会对除尘技术越来越关注。针对MOX核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进行了专门
新闻,不仅仅是媒体向大众传达信息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大众了解国内外各资讯的一个重要渠道,新闻采编人员则是维系新闻与大众两者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与桥梁。为此,积极培养
赏识教育尊重生命规律,它充满了爱,生命力和人性。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长处,发掘学生的优良品质并给予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苏霍姆林斯基(1981)提出教育的艺术是要发扬学生的力量和潜能,以帮助他们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他建议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赏识,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样地,周鸿(2004)认为接受赏识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他们可以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
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条件,加上政府适宜的宏观调控举措,使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手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其中,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制盐业与纺织业尤为兴盛,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海
历经20多年的改革,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已从单纯的'国家保险'或企业保险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过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政策正在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