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衔接研究—以金华市幼小衔接期的绘画教学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u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绘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地传授技法,而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割裂,使得幼儿园绘画教学与小学绘画教学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鸿沟,而这种现象就导致它们之间产生一系列的衔接问题。   新课标赋予绘画教学的任务,即素质教育。衔接问题的出现,使得儿童绘画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不仅对儿童的绘画学习不利,而且给素质教育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故而对幼儿园与小学的绘画教学之间衔接性进行重新梳理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当今幼小绘画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思路不一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评价混乱以及幼儿园绘画教学“越俎代庖”等现象,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于绘画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对“示范教学”与“启发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对儿童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绘画表现形式了解不透彻,以及幼儿园与小学机构之间存在的天然割裂等。   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首先应该对各个阶段绘画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绘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应该主动调整各自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尤其要避免绘画教学内容的重复,因为重复内容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藐视绘画学习的难度,对其成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最终影响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三,深入了解绘画教学的方式和绘画教学的评价等手段,尤其是在不同阶段对于“示范教学”与“启发教学”这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理解,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手段,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最后笔者认为幼儿园与小学是儿童人生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从行政体制、教学体制、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儿童心理的发展却并不会因为教育环境的突然变化而发生突变,故而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是必要的,这对于合理解决幼小绘画教学的问题颇有助益的。
其他文献
期刊
瑶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族服饰文化。据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瑶族服饰品类丰富多彩,达100余种。绚丽多姿的瑶族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