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创新,是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实现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改革、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时间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尚处于起步阶段,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导致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无章可循、机制不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度运行风险较大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发展和规范。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及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方向,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土地供求、委托代理等土地储备的相关理论,从土地储备建立的背景、内涵等入手论述了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概况,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运行现状、体系、模式,并运用博弈理论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几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结合土地收购储备运行实践,分析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行中的一些制度缺陷,针对性地提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行的几大支持体系:法律支持体系、资金支持体系、风险防范支持体系和监督体系等,依此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等制度运行的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期对制度今后的顺利运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