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球化发展,而且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也趋于全球化。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不定性因素的世界,也就是一个风险的世界。在这样一个的风险社会,社会公共管理者所遭遇和承受的风险更是显著,如何实现高效的公共社会管理和良性的社会管理互动,不再仅仅是一个愿景,更多的成为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舆情,作为民众社会公共管理者最主要的沟通模式,在社会管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社会公共管理者代表的政府了解民众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社会公共管理决策是否恰当的试金石。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各类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地震、海啸等天灾,重大疫情爆发等事件,普遍被归于突发公共事件,它具有烈度高、受众数量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但在公共事件中,突发公共事件的数量并不多,而真正占主体的是-般性公共事件,这可以通俗地称为“人祸”。尽管一般性公共事件的处理可能是琐碎和繁杂的,但因为其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可以说,这一领域的管理是否到位,更考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能力,也会对公共管理产生更为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为上述一般性公共事件管理中的舆情管理方面,旨在通过规范舆情管理,来合理控制公共管理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风险。通过选取部分国内外公共事件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应用风险控制理论对现存舆情管理现状进行解析,参照现代社会管理学的一般原则和行政常用的管理手段,试图归纳出舆情规律和发展方向。分析舆情管理,首先要对舆情的内涵做一个系统和深入的拆解,本文从舆情的发展规律、表现形式以及运行规律等各个方面,逐层分析,理清概念,是希望通过在科学认知舆情的基础上,寻找舆情管理的关键切入点,并在这一前提下,对更为专业和科学的舆情管理进行理论层面的适应性分析,这里将通过对运行规律以及特点等方面的解析,来看其是否符合舆情的内涵及科学的发展规律。同时,在研究舆情管理的过程中,还关注到了作为舆情构成部分的一个特殊群体——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借鉴法理方面的内容,为舆情管理增加一个“内控”的机制,将公共管理的风险中更多“人”的因素,转换为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对“事”的关注。出于公共管理流程和方式转换方面的考虑,本文同时也对现行舆情管理如何平稳合理的向更科学的舆情管理过渡,提出了解决方案。尽管本文的重点是对舆情管理的理论性探讨研究,但更希望这一研究结果能更深入的进入到公共管理的实际层面,所以在研究的最后,通过对舆情管理的结构构建、职能归属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需求和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整合方案。理想的舆情管理,是对公共事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社会资源,助力社会和谐发展,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运用于保障和提高民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而这样的做法,也是从源头上减少异常舆情突生的最有效手段,舆情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和民众政治思想交换的最重要交互平台,关注和有效引导舆情,是一个社会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的前提,所以对舆情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制度建设之一。实际上,对舆情发展内在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是为了尝试创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舆情管理方式。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舆情的有效分析和引导,最大可能的在社会现存的管理规则下,处理引发舆情或被舆情引发的公共事件,以实现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紧迫诉求,同时达到降低政府的公共管理风险的公共管理内在目的,并进一步寻求社会发展的稳定平衡,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