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管”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维护城市秩序是它的天职。开展城管执法工作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城管执法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城管执法工作中的暴力执法、暴力抗法事件频频见诸于报端,社会舆论加上公众的谴责,使城管执法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身心都受到严峻挑战。
文章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局的日常执法工作为个案,结合工作压力的相关理论综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探寻了由于上级领导激励与反馈不到位,社会支持度小造成较低的职业认同;工作负荷重,城管执法功能泛化形成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城管执法人员受限于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等原因使得城管执法人员面临着普遍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集中在职业本身的压力,而且不同背景下的城管执法人员所面对的工作压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央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注重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需要提出以行政相对人为本的同时也要以城管执法人员为本。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大环境中,笔者认为在规范立法,理顺条块关系,完善制度环境的同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待遇保障机制以及构建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抗压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