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电影宏大叙事和细节叙事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献礼电影的历史研究,探讨了献礼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借助于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整体化的思路缕清了献礼电影60年间的叙事嬗变,审视了不同时期国家形象构建的重点。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六个章节)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将献礼电影按十年一次分为了6个时间段来分别加以论述,为了使论文的现实作用更加突出,论文在结论部分对献礼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的复杂关系做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进而能够探讨出一条献礼电影未来的发展之路。  本文的写作重点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59年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2009年的两次献礼。这两个时期同为献礼电影最为光彩的年代,得益于各方面的优良资源,这两个时期贡献了共和国历史上数量与质量最为精彩的两批献礼电影,同时,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颇为突出。而6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段献礼时期,总的趋势便是献礼电影在与政治力量不停的博弈。献礼电影的话语体系构建、叙事模式以及政治地位在这个时期逐渐的被确立,展露了艺术与政治文化的融合过程。这个过程便是从一元叙事到一体多元再到多元化展开的角色模式。在中国社会由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之下,献礼电影的创作便经历了这样一个努力挣脱政治话语束缚的过程。虽然,这种去政治化的努力并不会取得绝对意义上的成效,但很显然的是,献礼电影的创作已经开始逐渐的“俯首弯腰”了。因此,本文特别关注献礼电影在对角色塑造(比如农民形象,工人形象等)中的成就与失误。这里面涉及到了与电影创作相关的镜头分析与内涵研究。通过这些细节叙事和宏大叙事中的嬗变,可以看出献礼电影针对现实的环境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既要尊重意识形态要求,也要尊重差异中的多元化,献礼电影与政治文化的融合更加完美。  本文对于献礼电影内与外的论述,从整体考虑,实际上都与时代政治的影响脱离不了关系,这体现的是政治文化影响之下献礼电影的变迁与意义。本文力图尽量客观的评述献礼电影的功与过,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对献礼电影做时间性的梳理,进而演绎出国家形象是如何通过献礼电影被构建的,从而区别于一般献礼电影的研究。
其他文献
文献展是西方艺术展览的成熟经典样式,它记录着当代艺术的前沿风貌和探索风向。虽是短期性的艺术活动,但文献展以其有规划的长期经营和跨领域的合作计划,对举办城市的文化产业发
中国传媒业市场在最近的十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众传播由过去单一的媒介传播和消费进入到多种媒介共存的时代。  本文以浙江卫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为剖析对象
期刊
本论文从市场经济环境分析开始,指出设计中必须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人的感性因素。并以此为契机简单说明了感性工学技术的引入对于设计的贡献和感性工学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音乐电视的研究已经颇见成效,这体现在对其文化学、社会学范畴的一种深入阐释。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说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纪录电影的创作从观念到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论文以纪录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剪辑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剪辑对于提高纪录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