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符号消费社会中的审美变异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社会逐渐从生产型社会转变成为生产-消费型社会。在符号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性的实践,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转而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赋予的附加内容,运用商品的象征性意义来进行社会等级的区分和归并,进行自我表达并勾连人和社会的关系。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承载了社会意识形态、文化逻辑以及审美方式,表现了个体的生存状况,成为了人们审美理想的隐喻表达。在符号消费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商品的购买获得艺术气息,拥有相应的外在美,符号内涵还不断诱惑人们通过购买商品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于是,这一时期的审美客体在艺术的谋划下成为生活模式的代言,打出象牙塔,深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审美风格。而这一时期的审美主体也成为了一种复合式的,将商品的物质意义和审美意义有机结合的新型接受人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审美领域拓展到了经济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创造力也因为大众的创造性参与不断被释放。但是,此时的审美活动是复杂的,通过传媒和货币构建起来的审美活动不再是理想和自由的,而是一种幻象式的审美,追逐“高档符号”的人们沦为符号意义的奴隶。但同时,走在先锋的审美者们,也不断地在寻找个体化的精神家园,人们期望通过这些商品符号意义来操纵物象,将一种文化内涵变成人们的兴趣、目的、愿望和理想,回到个体生存,关照人类的存在,最终体验到灵魂深处的美感和幸福。本文论题“中国当代符号消费社会中的审美变异研究”包含着两重问题:一方面,在当代中国社会考察符号消费情况;另一方面,反思在符号消费社会影响下的审美变异。基于此,用审美观照大众个体生存,建立个体在当下符号消费语境中存在的美学根基,探寻人类诗意生存的精神家园,并对构建富有审美意义的日常生活世界提出建议,以便人们在当代社会生存环境之中更好的寻找自我存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众文化成为当今中国最为耀眼的文化景观.而大众文化研究因此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显学".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当然不能脱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确立英雄的标准,具体从“英雄”的字面意义、传统的英雄价值观以及英雄的美学特征三个角度来论述,得出英雄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要有杰出的才能;能够在巨大的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娱乐、通俗文化蓬勃兴起,文学艺术原来赖以存在的广博的意识形态根基也开始弱化,世界上各种新鲜的文学观念和大量文学作品的涌入也为当
本文将结合当前公文用语,对新词语的界定和特点、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公文新词语的应用以及规范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剖析.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连接古代中国与西域的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承载着东西方文明互动、交融的文化之路。20世纪以来在其沿线不断发现的出土汉文刻本便是后者最好的见证,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