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主体教育思想出发,阐述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构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学生品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保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其重要前提是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同时,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教学观和教育职能观。(二)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三)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有了正确、积极的学习心向,学生才会进入主体角色。(四)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五)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教学反馈是主体性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几方面的工作,构建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