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视学,是指皇帝到国家最高官方教育机构——太学或国子监听取教官讲解儒家经典,并发表指导性讲话的视察活动。其宗旨是敦教化,育人才,强国家。据史料记载,我国的视学活动起于西周,止于清代。自汉代起,视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便是儒家思想,授课内容自然为儒家经典。明代之前,视学活动虽然不断开展,但尚未形成定制,直至明代,视学活动才臻于完善,这就为清代皇帝的视学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清一代:皇帝对视学活动极为重视,几乎每位皇帝均进行过视学活动;视学前的准备工作更加周全和细致;视学场所的功能更加完备;皇帝视学仪程已成规制。清代皇帝视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增强了皇权。皇帝大都在即位不久便进行视学活动,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同时借视学发表御论,宣布自己的治国方略,从而增强了皇帝的号召力和威权性;其二,皇帝视学活动有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其三,每次视学活动都是对培育治国理政人才的检视,极大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家官僚机构的治理能力,达到了强国的目的。清代皇帝视学活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增强了学子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满汉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其二,视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抵御西方宗教文化入侵的能力,确保中国沿着正确的历史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