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投资的增加,直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但是,近些年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山西省房地产业起步虽晚,但是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比却越来越大。在山西省经济结构改革、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业良性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对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探究。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基础概念、相关理论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房地产业系统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建设、商品房销售、开发企业经营及行业规模5方面选取11项指标,区域经济系统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居民生活3方面选取10项指标。借助灰色关联度、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工具,对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较强的关联度,从整体来看,2003-2018年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在不断上升,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于2016年达到中级协调状态;山西省各地级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状况差异较大,仅太原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达到良好协调状态,其余各地级市协调性相对较差。为促使山西省在经济转型的窗口期与攻坚期,实现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山西省及地级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山西省一方面要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规模与实力,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理性发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从地级市角度看,太原市和运城市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扩大经济规模,其余9个地级市要坚持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状态,促进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省级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时间动态演进进行研究,并对各地级市的协调现状进行分析,既能看出山西省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同时也能看出各地级市耦合协调状态的差异,更能准确把握山西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从省级和地级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找寻二者之间的协调状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