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跨肺压(Ptp)滴定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肺水肿、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收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16例中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跨肺压组(n=8)和ARDSnet组(n=8)。跨肺压组以呼气末跨肺压(Ptp-e)>0为目标值,监测食道压来滴定PEEP值;ARDSnet组PEEP滴定参照ARDS协作网(ARDSnet)意见操作。测量记录两组研究对象D0、12H、D1、D2、D3、D5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肺水肿、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等指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6例患者,其中跨肺压组8例,ARDSnet组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在各时间点(D0、12H、D1、D2、D3、D5),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均无气压伤等不良反应;在肺水肿指标方面,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两组之间的肺水肿指标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气体交换方面,跨肺压组的Pa O2比ARDSnet组较高,有统计学有差异(P<0.05);p H、Pa CO2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呼吸力学方面,跨肺压法滴定的最佳PEEP明显高于ARDSnet法滴定的PEEP(10±1 vs 8±2,P=0.011),并且跨肺压法在氧合指数(OI)(225±80 vs 158±41,P=0.043)、呼气末跨肺压(Ptp-e)(1.5±0.7 vs-0.5±1.1,P=0.001)、肺组织顺应性(CL)(148±51 vs 95±45,P=0.045)等指标都高于ARDSnet法,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但跨肺压法中的吸气末跨肺压(Ptp-i)与ARDSnet法相比(4.9±1.3 vs 5.6±3.7,P=0.621)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平台压(Pplat)、呼气末食道压(Pes-e)、呼吸系统驱动压(ΔP)、跨肺驱动压(ΔPL)、呼吸系统顺应性(Crs)、胸壁顺应性(Ccw)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指标方面,跨肺压组28天病死率为25.0%,ARDSnet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两组相比(11.6±3.8 vs 12.3±4 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ARDS的中重度患者来说,机械通气时,跨肺压法滴定的最佳PEEP高于ARDSnet法,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改善肺功能,具有临床益处。2.跨肺压法能明显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虽然与ARDSnet法相比Crs无明显差异,但CL显著改善,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之一。3.跨肺压法与ARDSnet法相比,中重度ARDS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著差异。跨肺压法能否改善患者预后,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