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规制改革研究——以高速公路产业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产业的经济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高速公路产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由此产生了规制需求。鲍莫尔等人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指出,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是具有可竞争性的,本文经过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产业完全符合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三个条件:第一,由于替代竞争因素的影响,如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完善,其垄断性正在逐步降低;第二,高速公路产业由于特许经营方式的引入,其成本可以通过经营权的转让而得到补偿;第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产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转售性将大大增强。据此,为高速公路产业的规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后本文从投融资、收费及运营规制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产业的规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目前规制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规制改革滞后,导致投融资体制不畅;二、收费规制不合理,导致规制政策扭曲;三、多头规制主体,导致规制严重失效。 在着重分析了目前高速公路产业中政府规制的现状,并借鉴国外高速公路产业规制制度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高速公路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首先,在投融资上,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速公路公司上市、建立信托平台来吸收民间资本等多种措施解决高速公路发展中的瓶颈一资金不足问题。其次,在收费问题上,提出政府应适时开征燃油税;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价方法,规范收费点和收费期限的设置;同时针对价格监管方式及成本监测系统等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再次,在运营管理上,本文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个执法主体、两种管理模式、处理好三个关系、遵循四条原则的新型规制体制。
其他文献
一、选题背景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金融管制的放松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的新锐迅速发展和壮大,其产品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