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等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结构内涵丰富,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而本研究的对象正是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本研究以全国31省区作为统计口径,把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内部要素:院校、学生、教师、教育经费、固定资产值、学校建筑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等七个要素作为评价基本指标,指标体系由一项一级指标、六项二级指标和七项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七个三级指标就是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内部的七个要素,六项二级指标分别是院校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学生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教师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教育经费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和学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一级指标就是由二级指标等权合成的,即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研究中数据统计年限是2003-3013年,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快速的历史时期,这样有利于科学和准确的反映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对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的相关统计年鉴或相关权威网站,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公式计算,采用逐级加权法计算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继而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31省区做出整体评价。基于实证结果,研究又把31省区划分成不同的资源类型,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省区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差异。最后,根据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三条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建议:国家继续增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少数较发达省区抓住机遇,争创“双一流”;加强省域间的高等教育协作,增强区域高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