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CT测得的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总脂肪面积(total fat area,TFA)、内脏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VFA/TFA)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腹部CT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438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CAP患者225例,大肠粘膜未见异常患者213例。首先,记录其一般资料及脐平面的VFA、SFA、TFA、VFA/TFA,统计分析纳入对象腹部脂肪分布与CAP的相关性。然后,按照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间腹部脂肪分布的差异性及男女性腹部脂肪分布对CAP的影响,作出男女性CAP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最后,对不同性别间VFA、SFA、TFA、VFA/TFA与CAP的相关特征(数量、病理结果及进展程度)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VFA及VFA/TFA与CAP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其最高四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2.352和2.381,P值分别为0.003和0.002。2、男性与女性间VFA、SFA及VFA/TFA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组中VFA与CAP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意义,最高四分位数组OR值为2.858,P值为0.005;女性组中VFA及VFA/TFA与CAP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意义,最高四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4.088和6.179,P值分别为0.009和0.001。3、男性V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583,临界值为189.89cm~2;女性V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594,临界值为122.10cm~2;女性VFA/T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641,临界值为0.395。4、女性VFA/TFA与CAP进展程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1、内脏脂肪堆积是CA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男性人群中,内脏脂肪的含量与CAP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临界值为189.89cm~2;女性人群中,内脏脂肪的含量及内脏脂肪占总脂肪的比例均与CAP的发生风险息息相关,临界值分别为122.10cm~2和0.395。3、女性内脏脂肪占总脂肪比例与CAP进展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