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汉晋时期中国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同源异流”与“异源同流”理论为基础,对氐羌系统民族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全面爬梳和总结;系统考证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民族学、遗传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先秦至汉晋时期中国西南氐羌系统民族的源和流进行详细论证;力争对西南氐羌系统民族的源流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先秦至汉晋时期中国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发展历史的归纳和总结,揭示中国少数民族源流发展的规律,探寻出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离不开”的历史原因。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1、中国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于西北氐羌系统民族。从西北甘、青高原的考古学文化和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考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早在石器时代由于各种原因就不断南下到达了西南地区,这种迁徙状况先秦至魏晋时期一直源源不断。 2、从氐羌系统民族之考古学文化的分析、对甲骨文中有关记载及历史文献的辨析和考证表明,氐与羌是两个具有共源关系而又有区别的民族,所以我们才将之称为氐羌系统民族。 3、西北地区的氐羌系统民族在南徙的过程中,不断与他族发生融合,产生了分化,因此在秦汉魏晋时期,除了单称氐族与羌族外,还出现了大量源于氐羌系统的民族如昆明族、叟族、焚族、摩沙族、冉骁、白狼、木、唐葭、徙、都、邛都、和夷、丹、犁、蜀族、族等民族。 4、自汉末以来,不少汉族大姓陆续迁入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南中地区,对当地氐羌系统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爨氏对宁州的控制,使得南中地区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民族之间的迁徙移动相对缓和,从而导致了西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的分布地域相对稳定,这对形成今天西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分布格局极为重要。 5、源于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的西南氐羌系统民族在魏晋时期,发生更大的民族融合和分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昆明族和叟族在南北朝后期开始被称为乌蛮,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的先民;而焚族在与汉族大姓、当地土著及部分叟人融合的基础上,被称为了白蛮,成为今天白族的先民;现代四川的羌族则是直接继承了古代的羌族,并融合了陆续迁到该地的白马羌、邓至羌、白狗羌、党项羌及部分吐谷浑人、吐蕃人和汉人;普米族、藏族和土家族也与古代氐羌系统民族有着种种亲缘关系。 6、西北氐羌系统民族南下形成的西南氐羌系统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始终都交叉贯穿着同源异流与异源同流的现象。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行业进入“零”利润时期已经成为新常态,尽管原料成本下降,但钢材价格回升乏力,导致行业由微利时期进入“零”利润时期。
基于信息社会中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及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占据至高位置等实况,提出企业移动办公进程中积极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建议.本文概述移动办公在企业应用过程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位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普及,社会及民众对于其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提出更多的要求,随着日常生活的频繁使用,计
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了,见危不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人情冷漠现象的内在根源,结合对立法价值的法理探究,给出“撒玛利亚人”立
2017年8月14日15时左右,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莲塘村的浏阳市赤马湖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发生一起意外坠入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2.5万元.rn事故经过rn20
期刊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展开了一系列气候谈判和气候合作。印度是参与国际气候变
学位
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新媒体时代视阈下,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使命,挖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