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交际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下,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商量时间、交换意见以及沟通感情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电子邮件的语言不拘泥于标准和规范的书面语体,表现出很多独特的语言特征。因此,许多语言学家都对电子邮件进行了探究。有的语言学家专攻某一类邮件,如电子简报;有的语言学家则致力于电子邮件与短信或纸质信函的比较等。而笔者将以高校背景下德中师生所通电子邮件为例,从句法学、符号学以及交际三个不同角度论述电子邮件的语言特征和交际模式。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用德语撰写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的原始发件人为以德语为母语的德国师生,原始收件人为笔者的中国同学。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参照语言学家Ulrich Schmitz的建议,设定了三个分类标准,并分别按照这些标准对所需研究的电子邮件进行了分类。设定的标准为:1.交流双方或多方的熟悉程度及社会地位;2.收件者人数;3.发送邮件目的。接下来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分析分别从三方面入手。笔者先从句法学的角度论述了邮件中句子的结构特点,发现句型的选取和使用与发送邮件目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此外,不完整句以及句子成分问变格的不一致往往出现在学生之问的邮件往来中。之后,笔者又用题元角色理论详细分析了邮件中缺省主语的句子。笔者发现,被省略的句子主语主要有“我”、“你”、代词“它”,或者一件具体的事或物;而这些被省略主语所具有的题元角色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我”的题元角色常为“施事”或“感受者”;“你”的题元角色常为“施事”:具体事或物的题元角色也常为“客体”或“刺激者”。尽管省略主语不合乎书面句法规则,但句子表述的含义并未受到影响。然后,笔者又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电子邮件中各类特殊符号的外形特点和不同用途。例如:标点符号的叠加,如“!!!”,“??”,“?!!!”等常用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感情;有的词汇体现出副言语符号的功能和特征,比如模仿笑声的单词"haha",或在一个单词中重复某几个字母表达拖音,如‘’Hiiiiiilfe"等;而在邮件中广泛使用的表情符号,如“:)”、“^^”等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图像符号——这种图像符号可以形象地描绘人们的表情,而其意义义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此外,表情符号也是非语言符号的替代形式。最后,笔者参考三种不同的交际模型,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邮件交际的过程、交际中的重要因素、邮件中特殊符号所满足的交际功能以及电子邮件交际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对电子邮件进行交际角度的分析可以解释其文本中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例如:通过在“密码”(即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中植入表情符号、特殊单词和标点符号等可以展现“语境”(即交流环境)所涵盖的诸多因素,如表情、音量、语调等;此外,根据语言学家布勒的工具模式,由于这些特殊符号具有口语交际符号的特质,它们可以较为全面地满足符号的“表达”和“呼吁”功能。另外,笔者也对本文研究对象的交际模式(即德方发信、中方接受)作了说明:邮件中诸多特殊的德语语言现象(如单词中字母重复等)都符合网络语言的特点,而使用的网络表情符号则是“世界语言”,不会在不同文化圈中引发歧义;因此,这些特殊的语言符号可以帮助德方发件人将其交际目的传达给中方收件人。总的来说,本篇论文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电子邮件的语言特点和交际特征,并明确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电子邮件的语言特点适应和满足了其交际特征。笔者希望,今后能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中方学生及老师发送给德方学生的中文电子邮件,并将分析结果与本论文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