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在综述了耳鸣的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家对耳鸣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的认识,同时总结了西医学对耳鸣产生机制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耳鸣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枢性神经递质水平的差异,探索针刺治疗耳鸣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调查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调查对象: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初诊患者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纳入门诊耳鸣为主诉患者40例,取耳周翳风、听宫、听会,垂直进针1.2-1.3寸,局部酸麻胀痛感为度,针尾连接G68050-2A治疗仪,采用连续波,脉冲重复频率30Hz,每次留针15分钟,配穴辨证取穴,每日一次,14次为1个疗程: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中枢性神经递质水平。结果:①入选病例耳鸣患者总病例数为40例,其中男性17例(42.5%),女性23例(57.5%),男女比例为1:1.35; 40例病例中入选病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3岁,平均55岁。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P=0.2>0.05)。病程最短3月,最长10年。②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耳鸣消失2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与文献报道一致,其效果确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高。③疗后GABA含量明显增加(P<0.01);5-HT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通过本次观察,验证了针刺治疗耳鸣的有效性。建立了同时测定外周血中2种单胺类神经递质GABA及5-HT的UPLC-Q-Tof/MS分析方法,样品需要量小,操作简单。该方法的建立,对针刺治疗耳鸣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方法,使外周血中神经递质含量可以被准确测定。GABA在耳鸣的发生中属抑制性神经递质,根据GABA含量测定的结果分析可知,电针治疗耳鸣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上调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含量的表达,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增加使听觉系统的灵敏度恢复,耳鸣的感知较前减少,继而耳鸣症状得到改善。另外,从实验结果可知针刺治疗后耳鸣患者血中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即针刺治疗降低5-HT的含量,使通过5-HT途径损害的听觉滤过和习服功能恢复,大脑发生可塑性的改变使中枢听觉皮层的过度活跃得到控制,继而减轻耳鸣症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中GABA及5-HT两种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针刺治疗耳鸣可能是通过调节相关神经递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