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中国现代大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大学与文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本论文以两者良性互动的关系为依据,借大学来研究文学,以小说来考察大学,选取西南联大作为研究对象,以鹿桥的《未央歌》和宗璞的《野葫芦引》为核心。这两部作品均为描写西南联大的典型之作,却风格迥异:《未央歌》洋溢着自由自在的牧歌情调,充满“青春想象”;《野葫芦引》也有校园的浪漫,但更多的是现实的表现,显得庄重又崇高,富有“史家意识”。两部相似又不同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而多面,趣味盎然的西南联大,只读其中一部,可能会错过很多关于西南联大的信息,认识到的联大也只是单向度的。本论文依托两部作品,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回归到历史和文学中,在比较分析的视野下,考察两部小说对西南联大的建构和想象,阐释小说对西南联大书写的意义,确认两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探究小说中的西南联大,主要从3个部分展开。《未央歌》和《野葫芦引》都是对历史上的西南联大不同角度的建构和想象,要认识小说中的西南联大,必须以历史的大背景为底色,结合联大人的记忆和生命体验,以及小说中的西南联大想象,通过阐释文学对历史的虚构和想象,确认小说对历史书写的价值。论文的第一部分,以文学和大学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层层推进,从文史结合的角度阐释小说与历史中的西南联大,引入描写西南联大的代表性作品——《未央歌》和《野葫芦引》。第二部分结合历史上的西南联大,考察小说所呈现的西南联大。通过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比较解读,从时代大背景中的大学活动、叙事技巧、知识分子的抉择、人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野葫芦引》和《未央歌》对于西南联大的建构有什么不同,探索小说如何建构和想象那段历史,确认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以历史来研究小说,从小说中去洞察历史。第三部分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结合作品和西南联大的历史,以作者的创作动机、生命体验、时代环境等方面为突破口,探究小说对西南联大想象和建构的成因,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