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系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二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11医院骨科的住院患者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选择46例48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3例25处骨折,给予改良支具治疗;对照组23例23处骨折,给与一般支具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伤部位、病程、椎体压缩率、矢状位指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行牵引过伸按压法复位,之后给予相应支具外固定;均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应用五点支撑、三点支撑及四点支撑过伸锻炼,后期用俯卧位飞燕点水法。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手法复位后及支具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查胸腰椎侧位X光片,观察伤椎的复位率、矢状位指数;3个月后行疼痛评价、综合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统计,完成对预定观察指标.资料的收集。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种疗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比较两种疗法的优缺点,最后作出分析和结论。结果:临床观察中两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法复位后椎体复位率、矢状位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改良支具治疗后椎体复位率、矢状位指数、疼痛评价、治疗显效率方面较一般支具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支具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中,固定牢靠,疗效肯定。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相比改良前支具治疗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②改良支具治疗能更好的矫正后凸畸形。③改良支具治疗能更好的减轻腰背部后遗疼痛。④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