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2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 PCOAA)通常是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类型,其年出血率约为0.46%。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SAH)和动眼神经麻痹(ocolomotor nerve palsy OMNP)是PCOAA常见的症状,而且无论是否破裂,多数病人都有明显的动眼神经麻痹。因此,早期,及时治疗动脉瘤尤为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时机、并发症、术中动脉瘤破裂以及多发动脉瘤和动眼神经麻痹的处理。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01月行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者5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32~80岁,平均56岁,40~69岁者43例。突发头痛50例,恶心呕吐39例,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儿例,脑膜刺激征19例;动眼神经麻痹15例,均伴有同侧的瞳孔散大,其中对光反应消失者11例,对光反应迟钝者4例,伴有眼球运动障碍者10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19例,Ⅱ级22例,Ⅲ级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三维CT血管造影,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采用常规翼点或其改良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夹闭。 结果: 本组51例均顺利夹闭瘤颈,术中有5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其中1例因动脉瘤颈无法夹闭行包裹术,术后患者恢复,但遗留肢体偏瘫,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动眼神经麻痹部分恢复4例;术后8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而导致一过性的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经尼莫同等扩血管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结论: 显微手术仍具有介入治疗无法替代的优点,早期手术不仅可以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还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致大鼠中毒惊厥模型,测定中毒惊厥过程中海马CA1区细胞外液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并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MK-801,观察的NMDAR1活性以及Glu和GABA含量的变化,探讨MK-801在利多卡因致大鼠中毒惊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的制备22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20 g(河北医科大
根据WHO的定义,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与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临床上主
目的:  对于直径在6cm及以上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各项实验数据,比较开放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及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直径 6cm及以上肾上腺肿瘤的差异,并评估在大肾上腺肿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
背景与目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脱发群众约为2.9亿,平均发病率为32.13%;在25岁前出现脱发的男性约占60%,而30岁前男性脱发发病率则高达84%;数据表明,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