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DH系的建立与利用及子叶、下胚轴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由于其耐寒性极强,可忍受低温霜冻,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冬春季的主栽观赏植物。目前国内市场上羽衣甘蓝品种大部分为进口,且价格较高。因此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自交亲本,建立一套完善的制种技术,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羽衣甘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羽衣甘蓝杂交育种为目的,利用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双列杂交和遗传转化等方法对羽衣甘蓝DH系的获得、DH0和DH1代的遗传多样性、DH系与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的评价、杂种优势的表现、分子标记对杂种优势的预测、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羽衣甘蓝稳定、高效的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详细地研究了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样时期、基因型、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37个基因型中,有20个获得了胚状体,占供试材料的54.1%,其中基因型‘桃舞’获得了最高的出胚率,为123.6个/皿;自交系的出胚率比商业品种和F1代杂种的出胚率要低得多,且自交代数越高,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就越弱;在供试植株开花后3天取样,选择花蕾大小为3.0-4.0 mm的处于单核中期到双核早期的的小孢子进行培养时胚胎发生能力最强;小孢子分离前,4℃低温预处理48 h有利于部分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而对某些基因型有副作用;16%的蔗糖浓度最适合羽衣甘蓝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在热激培养48 h后更换培养基对小孢子的发育有副作用,而加液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向培养基中添加激素、活性炭和秋水仙素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无促进作用。2.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过程中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琼脂浓度、低温处理、胚龄、激素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建立遗传稳定的DH系。各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植株再生率水平在20%-90%之间;附加1.0%的琼脂的MS培养基最适合植株再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的再生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25-30 d胚龄的胚状体再生能力较强。MS+1.5 mg/L BA和0.2 mg/LNAA培养基有利于胚状体再生成苗;被鉴定的3种基因型的小孢子植株的自然加倍率在38%-50%之间,95%以上的植株能够很好的生根,移栽成活率在75%以上。无菌苗在培养基中进行秋水仙素加倍处理效果不佳,加倍率最高仅为16%。3.利用ISSR标记评价了羽衣甘蓝DH0代及DH1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被评价的两个DH0代群体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由P3小孢子培养得到的DH0群体比‘名古屋-红’所得到的DH0群体的基因型更丰富。‘名古屋-红’的DH0群体46个株系间相似系数范围为0.61-0.97;P3的DH0群体的41个株系间相似系数范围为0.56-0.91。3个DH1代群体各株系间基本无遗传差异,而作为对比的两个自交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这表明由小孢子培养所得的植株经过自交后的DH1代各株系基因型是完全纯合的,而自交6代的自交系在遗传上远未达到纯合。4.为了正确地选择羽衣甘蓝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利用表型性状、ISSR、SRAP以及ISSR+RAP标记对羽衣甘蓝DH系和自交系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评估。通过对11个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观特征(株型和叶色)不是羽衣甘蓝表型性状分类的重要指标,而株高、外叶数及开展度、心叶数及开展度能很好地鉴别羽衣甘蓝纯系聚类群。从38条ISSR引物和170对SRAP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SRAP引物各9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68,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5.0%,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4055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97;SRAP引物共扩增出84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70,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41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87。ISSR与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微弱相关(R=0.1645);ISSR+SRAP的聚类结果与品系的系谱来源最为一致;形态标记和分子标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一致性并不高。其中SRAP标记与形态标记的结果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58,其次为ISSR+SRAP,ISSR标记与形态标记结果相差最远,其相关系数仅为0.0467。5.选取羽衣甘蓝7个纯系作为亲本进行双列杂交,结果表明,各个性状上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SRAP和ISSR+SPAP标记的羽衣甘蓝品系间遗传距离与各性状的F1表现和杂种优势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特殊配合力与心叶数的杂种优势呈显著相关。基于分子标记的亲本间遗传距离难以有效地预测羽衣甘蓝的杂种优势。6.通过羽衣甘蓝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建立了高效的再生体系。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能力主要受基因型、苗龄和培养基的影响。4 d苗龄的外植体培养在附加3 mg/LBA和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再生率(子叶65.0%,下胚轴76.1%)和平均出芽数(子叶4.3,下胚轴8.2),其中下胚轴的再生能力比子叶强;4个被试基因型中以‘名古屋-红’的再生能力最高;培养基中添加3.0 mg/L AgNO3对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有促进作用;下胚轴切段的形态学下端比上端的芽分化能力要强。MS+1.0 mg/L BA+0.05 mg/L NAA用于再生芽的增殖效果最好;经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4个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稳定性。7.以羽衣甘蓝子叶和下胚轴为受体,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摸索。羽衣甘蓝对卡那霉素(Km)反应较为敏感,最终确定转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为10 mg/L;抑菌剂头孢霉素(Cef)浓度定为300 mg/L,但其对外植体再生有抑制作用。侵染之前对外植体预培养3 d可以防止外植体褐化死亡,提高农杆菌的转化效率。菌液稀释2倍,侵染时间为5 min时分化出的绿芽数量最多,其中下胚轴获得的绿芽数比子叶最多。获得的绿芽经过筛选继代培养后经过GUS检测及PCR检测,证明GUS基因已经转入羽衣甘蓝基因组中。
其他文献
考察了改性膨润土的致孔剂加入量、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加入量、CTMAB溶液浓度和吸附时间对CTMAB吸附量的影响 .测得加工后的膨润土对CTMAB的饱和吸附容量为 34 0 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目前我国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在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竞争当中,都在积极探索更好地发展道路。政工工作作为事业
冬季吃羊肉似乎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养生法则,我国自古就有“顺时摄养”的说法,因此随着节令更替,养生方法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
期刊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也提出新的挑战。该文阐述了传统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培养模式
索恩-雷特尔遵循唯物史观与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逻辑,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唯物认识论进行批判性联结,追问康德先验问题的社会历史基础和阶级关系映象,发现商品交换中的现实抽
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8844.43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被确认为世界第一高峰以来,一直独领风骚。但是海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中西医康复治疗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依据2018.03-2019.03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相关医疗数据,共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西医康复治疗手段)和研究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手段),每组各25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4.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结论:中医联合康复治疗方式
目的评估盐酸丙卡特罗、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丙卡特罗、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