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尤其是淡水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之一。虽然湖北省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大省,但并非水产强省。在湖北省淡水渔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渔业经济效益落后,名优水产增养殖发展速度缓慢,渔业结构急需调整等竞争劣势。那么,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对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湖北省淡水渔业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不仅关系到湖北省淡水渔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湖北省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湖北省渔业资源情况、淡水渔业在该省的经济地位的基础上,研究了淡水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特点,对该省的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影响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找出了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9个主要问题,既包括政策支持方面的问题,又包括加工运输企业和农民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以产业链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对历年大宗淡水鱼产量、名特新优鱼类、虾蟹类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湖北省历年渔业产值、渔业人口、渔民人均收入进行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对水产养殖面积进行预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进行分析;采用建立C-D生产函数的计量方法,对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湖北省淡水渔业在其国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003年以来,水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增幅连续五年居“大农业”的第一位,渔业增长幅度是第一产业纯收入平均增长幅度的3倍。养殖品种从以前以“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现在包括多种名特新优品种在内的40多个品种。四大家鱼以外的鱼种产量所占比重达75%。淡水渔业内部结构上,渔业第一产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大,但有下降的趋势,渔业第二、三产业比重虽然不高,但最近几年发展迅猛,比重不断提高。湖北省已成为全国淡水产品加工第一大省,淡水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加工能力越来越大,加工品种也越来越多,同时水产品流向越来越广,流通渠道越来越顺畅,淡水产品加工出口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技术支持越来越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也日渐完善。本文选取影响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的主要投入要素指标,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淡水养殖面积、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32442、0.022279、0.472997,系数之和大于1,说明湖北省淡水渔业的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各要素贡献率排序:渔业劳动力贡献最大,第二位是资本,第三位是淡水养殖面积,说明湖北省淡水渔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仍然面临以下多方面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鱼种品质下降,由于水域污染加重、各类鱼病日渐增多、渔民的养殖技术不高等原因造成养殖风险加大,水产品加工水平和运输手段落后,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慢,贷款难限制了各个主体做大做强,水产品质量隐患多,相关的法律措施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湖北省淡水渔业的深入发展。通过前文的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大力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完善水产良种育种体系,构建全面的技术体系,提高渔民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加大对加工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应用现代化的运输设备,加快扶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水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配套措施。多种措施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促进淡水渔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