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观察水杨酸钠剂量在10mg/kg-50mg/kg之间不同状态(安静和力竭状态)下小鼠骨骼肌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游离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阐明微量水杨酸钠对小鼠骨骼肌能源物质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而为其在运动领域的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实验支持。方法:本研究对象为120只雄性昆明种雄性小鼠,喂养1周后进行一次适应性游泳,随机分为12组,正常安静组、正常力竭组、实验安静Ⅰ组、实验力竭Ⅰ组、实验安静Ⅱ组、实验力竭Ⅱ组、实验安静Ⅲ组、实验力竭Ⅲ组、实验安静Ⅳ组、实验力竭Ⅳ组和实验安静Ⅴ组、实验力竭Ⅴ组,每组10只。各安静组给药后1h取股四头肌。各力竭组给药后1h进行无负重力竭游泳实验,记录力竭游泳时间,力竭即刻取股四头肌,测定骨骼肌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结果:(1)各实验力竭组小鼠无负重游泳时间均明显高于正常力竭组。(2)各组力竭运动前后骨骼肌糖原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安静状态时,实验安静组小鼠骨骼肌肌糖原含量均低于正常安静组。力竭时,各实验(给药)力竭组小鼠力竭即刻骨骼肌肌糖原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力竭组。(3)各组力竭运动前后骨骼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除实验Ⅲ组,其他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安静状态时,各实验安静组小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正常安静组。力竭时,实验力竭组小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力竭组,只有实验力竭Ⅴ高于正常力竭组。(4)各组力竭运动前后骨骼肌总氨基酸的含量除实验Ⅰ组,其他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安静状态时,各实验安静组小鼠骨骼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正常安静组。力竭时,实验力竭组小鼠骨骼肌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力竭组,只有实验力竭Ⅰ组低于正常力竭组。结论:(1)正常情况下,运动过程中主要消耗肌糖原,而注入微量水杨酸钠后,发现运动中主要消耗游离脂肪酸。这种现象说明水杨酸钠可以促进脂肪的动员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提供能量,减少运动中肌糖原的消耗,进而延长运动时间,提高机体运动能力。(2)由于微量水杨酸钠促使骨骼肌中脂肪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不仅减少机体中肌糖原消耗。同时也减少了运动过程中蛋白质的动员,为糖异生和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3)通过本研究发现,在供能系统中游离脂肪酸的储存比肌糖原的储存对机体供能效果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