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两级政府在中共的十六大“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战略决策指导下,把振兴沈阳铁西放到了突出位置,做出“东搬西建”的重大决定,由此铁西老工业区开始了由工业转向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全面更新改造。十年期间,凭借北部工业区搬迁获得的空地和资金,铁西区改变了原城区经济衰败、设施破旧、房屋失修、治安混乱的环境状况,城区物质环境和居民精神状态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然而在过分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快速而剧烈的更新改造,又给城区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工业遗产的大量拆除导致工业文化氛围减弱,城市原有工业特色淡化,新建邻里关系冷漠;另一方面,房地产为主导的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带来了大量新建小区的出现和人口的再次增加,而人们对环境和城市文化的需求却没得到满足。面对产业转型下铁西区出现的新背景,本文首先从城市更新——现在城市景观——工业城市景观更新——东北老工业区景观更新四个从大到小的层次提炼出国内外相关优秀理论与实践。再结合铁西区历史和城市景观形态在轮廓、纹理、街巷、边界、节点上的演变,全面分析了铁西区在空间形态、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人员构成、工业场景、邻里关系等现状问题。然后通过基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多学科多领域更新设计方法,提出了在工业文化遗产、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外部形象上的有效景观更新设计途径。最后,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参与了沈阳铁西区建设大路的景观更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