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围绕它建立起了现今的一整套包罗万象的民法系统。在民法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位置的一个概念,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他在诞生后又经历了如何的变化与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它又将如何继续它的历史使命?在本文中,将为您逐一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主体制度诞生于古罗马时期,在该时期,它完成了第一次蜕变,经历了由早期的绝对家父权向相对家父权的转变。时间来到中世纪,野蛮的日尔曼人征服了罗马,黑暗的教会法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文艺复兴运动使得罗马法重见天日,此时,《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出现成为近代主体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任何持续发展的事物,背后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对于主体制度来说,经济、社会、思想就是其演进过程中的三架马车。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整个民法的本身就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述。而关于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有句话可以全面的概括,法律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基础,认为法是社会基础的,幻想成分要大于实际成分。恰恰相反,社会本身才是构建法的基石。主体演进中,另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缺乏近代宪政思想的支撑,国家权力对私权领域的侵犯就不会被终结,就不会有真正的市民社会出现,而平等的主体观念就更不会出现。在三驾马车的推动下,主体制度一路发展到了今天,面对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客观环境和现实需求,古老的主体制度将何去何从?面对着来自各方面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摆在主体面前的是一条通向变革的道路。那么,这条向远方延伸的道路会将主体制度引向何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代的主体制度发展,可以很清楚看见一个大趋势,主体囊括的范围越来越广,而究其背后的动力,是由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起点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转变。而正是这种由思想开始的转变,作用到主体制度上时,呈现出来的,就是主体所涵盖的范围被不断的拓宽。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明山东省鸭群中新城疫病毒的流行情况,对2007~2008年山东不同地区发病鸭群进行了NDV的分离鉴定。(方法)对分离的10株鸭源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结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资源消耗的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一旦发生,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并且影响范围往往相对于其他
本研究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简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原因及基本特征,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素和相应对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从二元结构向一元
于1991~1995年在碱化草甸土上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配施磷石膏3~18t/hm2,玉米增产极为显著;土壤全氟量有所增加,但水溶性氟含量未见提高;玉米茎秆和籽粒中含氟量亦在允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民最重要的一项用益物权,在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具有双重性、用益物权权能不足、交换价值实
本文首先从职业倦怠的渊源和内涵入手,阐述职业倦怠是一种身体、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特征是身体的损耗和持续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和生命的消极